在房山区河北镇三福村,有一位来自气象行业的驻村第一书记名叫李栋。自上任以来,李栋始终秉承为民服务宗旨,保持干事创业精神,深入了解村内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气象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聚力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驻村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深入调研,掌握村情
为深入了解三福村村情,李栋不畏辛苦,开展实地调研走访工作。驻村以来,李栋走访村民300余户,认真倾听村民的心声,记录他们的困难和希望。
“2.868平方公里,440户,830余人,党员56人,低收入3户,人数5人,五保户:2户,残疾人:53人,80岁以上老人:8人……”这些认真记录在小本本上的数据,始终是李栋的牵挂。
专业入手,寻求发展机遇
李栋利用专业知识,从河北镇气候情况入手,开展“一村一品”探索工作,将三福村特有的果蔬产品归类管理,组织实施“三福果”商标注册工作,为今后壮大集体经济奠定基础。
同时,李栋积极争取气象行业重大项目落地,推动高标准气象站(1套)和微型气象景观监测设备(2套)落地三福村。目前,已完成部分设备安装作为平急两用设施,并联合属地水务站,共同打造“气象水文科技小院”。
在他的努力下,北京市气象局重点项目为大石河流域布设了50套微尺度监测设备,进一步完善了村域监测手段,提升了村域镇域防灾减灾能力,以实际行动增强群众安全感、获得感。
三福村高标准气象站
党建引领,开展文化下乡
面对气候原因容易造成山洪等自然灾害的险情,李栋采用科普宣传、设备展示、科普讲座等形式,提升村民防范极端天气的意识和防灾避险能力。
在李栋的引领下,三福村党支部积极开展“3.23”世界气象日气象灾害科普宣传活动,提升村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同时,与房山区气象局等多家机构联合聘任三名村民担任气象信息员,打通气象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为创建“气象防灾减灾示范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李栋邀请民盟北京市委“提升首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重点课题组来村实地调研。通过与村民的面对面交流,课题组引导村民用正常的方法应对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情况,为保障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技术指导。
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李栋不仅关注气象安全,他深知壮大经济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在他的努力下,三福村积极开展多项强村富民工作。
通过与社会资源的对接,成功销售村里桃杏500斤,为村民增收5000元;协调盘活村民闲置房屋,引进相关企业租赁,每年为村民增收约5万元;积极探索村企联合工作,推动北京燕云气象科技有限公司与三福村签订框架协议,每年购置农产品约3.5万元,进一步增强了村集体经济实力。
提升基础设施,改善村居环境
李栋深知,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他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援建气象智能灯杆50套,总价值约23万元(目前已建成6套,预计11月完成)。该项目的实施,不仅美化了村居环境,普及了气象预警信息知识,有效提升全村公共照明能力,更解决了村民夜间出行不便的难题。
建立机制,促进合作
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建优势,李栋在三福村引入气象行业“三联促三动”工作机制,开展多层次、多部门的合作与交流。目前已与门头沟区气象局、北京市气象数据中心等三家单位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带领村“两委”班子开展调研5次,累计接受应急防汛物资和气象科普宣传材料约3万元。通过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有效提升了村组织的战斗力和服务能力。
未来展望,携手共进
李栋的努力和成果得到了村“两委”班子和村民的高度认可。他坚信:只要心中有梦,坚持做人民的勤务员,乡村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接下来,李栋将继续深耕三福村的乡村振兴工作,改造村委会宣传基础设施,提升区域防灾减灾能力,依托气象科技为农业发展提供支持,与广大村民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丽、幸福的三福村。
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来源:河北镇党委 房山组工微信公众号
发布:刘佳
审核: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