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杂乱到整洁

从随意堆放到定制管理

从使用人力到设备“代劳”

2013年到2024年

11年的跨越

给一个小小的车辆段

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一位聚焦车间班组的通讯员

用镜头进行了记录

电茶炉检修:从落地到不落地

2013年的电茶炉检修场地

2024年的电茶炉检修场地

电茶炉是铁路客车服务旅客的主要设施,所以对电茶炉的检查和维护很重要。可是,11年前,太原车辆段的电茶炉维修没有固定的检修台位,从车上拆卸下来直接放在地上进行检修。排出的废水、水垢,随地乱放的工具,检修环境又脏又乱又差。

落地检修不但不卫生,还不安全。为了消除水垢等物,需进行液体(酸)清洗,必须人工打开顶盖灌进去,气味特别呛人,而且有时防护不到位,溅出的液体会伤到皮肤。

那时,在墙上安装一个电源插座就直接插上电进行调试,连漏电保护装置也没有。由于怕跳闸,不能多台调试,只能一台一台来,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受制于简陋的检修条件,只能对380伏电压的电茶炉进行调试。

如今,段上有了专门的电茶炉检修场地,14个检修台位整齐排列,电茶炉全部实现不落地检修。每个台位都配备了独立的上水源、独立的电源专用开关,建造了集中排水池。为清洗水垢,专门配备了全自动抽液(酸)泵,减少了对人身的伤害。

检修场地还配备了工作台和工具专用小车,实行了岗位定置管理。现场安装了不同型号的客车电茶炉试验控制箱,能同时对DC380V、DC600V和DC110V电茶炉进行调试,大大提高了检修效率,也为职工检修作业提供了安全保障。

空调检修:从“大锅烩”到严格分区

2013年的空调机组检修场地

2024年的空调机组检修场地

11年前的空调机组检修场地狭小,检修台位有限。检修机组过多的时候,拉回来只能放地上。分解、检修、清洗、烘干、组装、试验统统在一块,像大锅烩,区域划分不清、工作相互交织,定置管理混乱。

浸泡池清洗机组需要人工进行,酸液经常把衣服上烧个窟窿,皮肤也经常受伤。烘干房用电暖烤干,温度得手动调节。下水管路布局不合理,清洗机组后的废水时有堵塞,满地漫流。作业流程不顺畅,有些部件得用人工抬,过道狭窄,大型部件移动时需要电葫芦吊运,存在安全风险。试验台简陋原始,试验得自动加人工联合完成。

如今,宽敞明亮的检修场地上,分解区、焊接区、通风机试验区、预热器检修区、清洗区、烘干区、组装区、试验室操作台、校验区等划分清晰、布局合理,作业流水线上没有卡滞,所有检修部件通过车运、吊运、传输带运实现全程不落地检修。

分解区域扩大,所有机组不落地。清洗间有了通风设施,制作了专用架子控水。烘干间使用全智能化设备,让空气流动循环进行烘干。组装区域增加了地沟,可以上下同时对空调机组进行检修组装。所有工具、备品严格实行定置存放。

轮对轴承检修:从酸写液写码到生成二维码

2013年的轮对轴承检修作业场地

2024年的轮对轴承检修作业场地

轮对轴承是客车走行部的最重要部件。11年前由于场地的限制,全车间轴承组、轮对组、组装组全挤在一个区域,作业互相交错,检修后的成品和废品存放区分不明显。

在轴承组,分解后的轴承要人工推小车进行运送。场地由于光照不够,对轴承检修特别是精准测量存在困难。轴承检修场地对湿度温度的要求特别高,如果达不到标准,轴承生锈等,只能人工处理,耗时又费力。以前对轴承是进行人工票据信息填写,形成每一个轴承的身份信息,然后用酸写液在轴承上写编码。内圈与轴颈过盈量选配是要人工通过纸质数据进行选配。轴承探伤完后要用汽油对磁粉进行清洗,既不安全又不环保。

现在的检修场地区域划分明显,轴承组、轮对组、组装组“三分天下”,智能化又把三个作业组紧密相连。分解后的轴承通过传送带直接传输到各个岗位,整个检修场所光照充足,特别敞亮。保湿机、通风机让检修场所达到所需的温度和湿度。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是用计算机对轴承进行信息数据输入并自然形成二维码,也就是每个轴承的电子身份信息,然后用极光打标机在每个轴承上进行二维码打码。通过每个工位时,用扫码枪扫二维码,信息显露,不存在错检、漏检。内圈与轴颈过盈量选配现在是电脑选配,精度更高、误差小。探伤后轴承用机器加油润宝清洗,快捷安全环保效率高。

配件检修:从人力抬到电动搬运

2013年的配件检修场地

2024年的配件检修场地

11年前的配件检修场地,场地狭小,光线不够,空气质量也不好。所有需要检修的配件堆放在一起,容易出现混装漏装。需要检修的配件放在托盘上,托盘很低,来回搬运弯腰次数多,不方便。小型配件需要人工抬或手推车运送,大型配件需要叉车运送,容易掉落或碰伤。检修工具以手工为主,费时费力。检修完的配件没有明显标识。有些配件需要自己喷漆,不但呛人,还污染环境。

如今,宽敞的场地分为配件探伤、车钩检修及组装、缓冲器及附件检修、基础制动预组装、镶套作业等六个最小作业单元。托盘增高不小,检修方便多了。现在配件三分开,实行6S定置管理,进行辆份检修,避免了漏检漏修和错装漏装。现在班组冬天有暖风机、热风幕,夏天有空调扇,还增加了除尘设备,电动工具也增多了。小型配件有了电动托盘搬运车,大型配件配备了悬臂吊,大大提高了检修效率。(张晋彤 文/摄)

绕过棉田去巡井

11月5日一大早,一阵寒风掠过大漠。西北油田采油一厂采油管理二区巡井四班班长刘辉军和员工刘鹏开启了一天的巡检模式。他们小心翼翼地绕过一片棉田,沿着田边小道,赶往阳探1-5井查看生产情况。

眼下正是新疆长绒棉的采摘季,一辆辆采棉机正忙着采收棉花,棉田里朵朵棉花绽放,洁白如雪。

“虽然多绕了近两公里的路,但看着油井周围棉花长势良好,一派丰收景象,走再远的路也无妨。”刘辉军说。

巡井四班有4名员工,负责阳探、阿探片区40余口油气井的巡检工作,这个片区也是棉农种植棉花的主要区域。他们与棉农相互帮助、和谐相处,共同呵护着油区的生态环境。

上午11时,在前往阳探2-7井的途中,他们遇到一户棉农忙不过来,就停下车主动帮他们扎捆、装车,足足装了五大捆。“大家的父辈都是田里劳作的农民,能帮就帮上一把。”刘鹏笑着说。

巡检路上,一旦遇到棉农有困难,他们就会及时伸出援手。有一次,在前往阿探9-11井途中,员工陈照发和刘攀发现棉农的拖拉机倾倒在路边的沟渠里,他们二话没说,把拖拉机从沟里拉了上来,污泥弄了一身。

在阿探片区,有部分老管线穿越棉田。“厂里专门为管线安装了‘内穿插’,并使用无人机巡检,避免对棉田造成损坏。”刘辉军说。有时遇到油气管线或注水泵发生异常,棉农发现后会第一时间打来电话。小伙子艾乃尔就是一个热心肠,经常为他们提供“情报”:“阳探2-7井抽油机有异响,阿探9-11井注水泵盘根有漏水现象……”

这一天,刘辉军带着班组员工共驱车150余公里、徒步6公里,巡检油气水井45口,录取资料数据300余个。(孔守曾)

“三机班长”领先行

在山东能源唐口煤业6317轨顺,人称“三机班长”的综掘二区班长张刚左臂挎着锁具,右肩扛着一捆锚杆,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大步向6317切眼走去。

因近期迎头实行“两班生产、一班卸压”作业限制,单轨吊梁拖后迎头约100米。张刚在进入迎头前给大伙鼓劲,单轨吊到不了迎头,手拿肩扛支护材料也要保证任务完成。“张班长凡事领头干,这是他一贯的作风。”支护工徐星东说。

作为2024年度鲁西矿业优秀共产党员,张刚最深切的体会就是:做得比职工群众领先一点,更好一点。在迎头生产现场,张刚操作综掘机截割完迎头,就摸起锚杆机、帮机来支护。长期如此,班组职工给他送上个外号,叫“三机班长”。

“三机班长”张刚有他的“技能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每周一次注黄油,按标准周期注齿轮油,是他维护掘进机的铁律。15年的综掘机操作让他对操作流程烂熟于胸。起初割迎头,扫底板扫不透,综掘机就会行走不畅,他通过眼观心算,调整铲板插入底板煤的厚度,实现精准截割、一次到位,可节约用时7分钟。

7月份,他们班进尺超计划完成4.7%,8月份又超6.1%,在工区一路领先。

井下生产安全第一,光靠快是不够的。基于这种理念,张刚始终将班组安全牢抓手中。他借助操作“三机”的过程,当好安全“侦察兵”。

一次,支护工用放大器紧固锚杆的时候,没有先摘防倒链,张刚结合现场工作实际,对先摘防倒链、继而抓牢放大器、最后松气落锚杆机的流程进行强调。“不要以为打乱操作步骤不会伤人,赶上了你后悔都来不及。”张刚说。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我懂的大伙都懂,我会的大伙都会。”这也是张刚在班组育人方面的理念。不论是抓安全生产,还是抓技能提升,他都毫无保留,倾囊相授。(侯化成  张继涛  马恒鑫)

工人日报客户端班组天地第365期

“班组天地”融媒体邮箱:

bztdrmt@163.com

欢迎分享你的班组故事

来稿请写明投稿单位、投稿人及联系方式哦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本期编辑:蒋菡

(点击关注工人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