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广州花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揭牌!” 

11月19日上午,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广州花都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情况。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于10月30日发布《关于广州花都经济开发区等4个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复函》,广州花都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跻身成为全省第8个、广州第4个国家级经开区。

在随后举办的国家级广州花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大项目签约活动中,国家级广州花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揭牌,并签约一批重大项目。

铺开广州城市卷轴,

举目北眺,如火如荼。

当下,花都区正举全区之力,

纵深推进广州北部增长极建设,

奋力打造国际开放新平台。

《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也提出,把北部增长极等四个增长极建设成为支撑广州建设大都市圈、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支点。

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增长极”迎来“国家级”,“双极”叠加,这不仅是对花都的一份肯定,也是对花都的一份激励,更是对花都发展的一份重托。激励花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让花都在全市乃至全省发展力争“头阵”尖兵的信心更强、底气更足、干劲更大。

花都广场。图源:广州花都发布

广州北部,需要一座“国家级”同频共振

在“二次创业”再出发,“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开局之年,《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获国务院正式批复,赋予广州“6+4”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作为2018年自然资源部成立以来唯一部署的市级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试点城市,广州在全国城市中定位更高、功能更强、分量更重。

从广州发展的历史轨迹看,广州东进南拓,一路向海,将城市建成区推向了珠江入海口,实现了从滨江城市到滨海之都的历史性跨越。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座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犹如三箭齐发,带动东部黄埔增城,南部南沙迅猛发展。而广州北部,却长期处于留白状态,缺乏澎湃不息的动力之源,导致发展动能不足。

近年来,广州重新审视全域,把发展“新极点”的重任交给了北部。“广州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将北部增长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开放枢纽。到2035年,广州北部增长极GDP占全市总量比重力争提升到20%左右。”3月8日,《广州北部增长极(含空港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审议通过,明确了广州北部增长极的发展定位目标、重点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

在2035年广州要实现6万亿元的经济体量,

广州北部增长极将贡献五分之一,

这意味着达到1.2万亿元,

作为广州北部主阵地的花都,

使命艰巨,责任重大。

但是,花都区当前区域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以广州花都经济开发区而言,虽然整体位于白云机场周边,直接承载对接‌中国南方的国际门户、开放枢纽,但是对比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和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发展,港大产弱城小、战略定位尚不突出等问题突出,缺乏支撑国际顶流交通流量变为“创新爆发能量”的政策性国家平台。

此时此刻,广州花都经济开发区成功晋级国家级,标志着广州花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可以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起同频共振,从广州北部、广州东部、广州南部三个方向纵向发力,链接四方,拓宽发展空间,共同为处于动力转换期、优势再造期、新一轮发展酝酿期的广州带来全新的发展思路和强劲动能。

做大做好“国家级”,广州花都沉淀已久

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需要晋级“国家级”,必须同时具备三大特点:

占城市的GDP总量大,对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贡献大;

GDP增长率远高于国家平均水平;

合同外资总额增幅、进出口总额增幅等数值均远高于国家平均水平。

这些特点在花都,沉淀已久。 

从1992年广东省政府批准在花都华侨农场内设立了广东省花县华侨经济开发试验区开始,经过32年的奋斗变迁,现如今,花都经济开发区已建成以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同时兼具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等于一体的临空高科技产业集群。

累计超过1500万辆汽车从这里销往全国、创造超20000亿元产值、创造2400亿元税收贡献……值得一提的是,位于花都经济开发区核心区的汽车城产业基地园区,拥有总部经济企业17家,是广州市三大总部经济集聚区之一,也是国内汽车产业链最完整、产业配套最完善的汽车产业基地之一。过去十余年,以东风日产为代表的传统汽车及其零部件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牢牢撑起花都乃至广州发展的工业“脊梁”。

当下,面对向“强”聚力,向“新”提质的总体趋势,花都一方面聚焦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领域,抢抓“换道超车”战略机遇加速布局,支持东风日产向着新能源领域加速转型,面引进采埃孚华南研发中心、马瑞利汽车电子研发总部、法雷奥研发中心、滴滴自动驾驶……一批批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花都聚链成群、集群发展。另一方面锚定光伏、储能、氢能三个万亿级产业新赛道,加快建设超10平方公里的粤港澳大湾区“绿能谷”,建设“湾区绿谷、能源之都”。 

让广大企业家站“C位”、唱主角,在如今的花都,早已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在全市率先推出项目首席、暖企专员制度举办智汇·人才早茶会,在全市率先推动“五证联办”,办证时间由40个工作日缩短至6个工作日……得益于当前花都全力打造的超一流营商环境,京东、美团、中电建、圣戈班等59家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落户花都区经济开发区,马瑞利、法雷奥等汽车零部件头部企业在花都区经济开发区继续增资扩产,获评“2024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区”,这也是花都经济开发区晋升国家级的最大底气。

截至目前,花都经济开发区园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7年418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038亿元,同比2021年增长4.2%。

在最近一次2020年广东省省级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中,花都经济开发区被评为10家“高质量发展突出的经开区”之一,其中21项指标高于平均水平,优秀指标数居全省第一,综合实力在广东省55个省级开发区中名列前茅。

省市区齐发力,加速广州花都蝶变向“新”

当天发布会结束后,广州花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马不停蹄迎来重大项目签约“头啖汤”:花都绿色低碳先进弹性体及轮胎研究院项目、大湾区绿氢产业发展研究院与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湾区绿氢应用示范基地等一批批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符合国家级经开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的百亿级新质生产力项目签约花都,为升级后的经开区注入强劲“新”动能。

花都经开区晋升国家级,

是国家对广东全省经开区工作的充分认可。

对此,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广东将支持花都经开区进一步探索集约高效的管理模式,支持开展“管委会+国企(省市区)”联动开发模式,把资源和力量进一步配置到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上。在建强主导产业方面,支持花都经开区在做大做强汽车、新能源、临空经济等优势产业基础上,推动其围绕新型储能、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招引一批好项目,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花都经开区晋升国家级,

让广州“国家级”数量独占全省半壁江山。

广州将围绕落实国家赋予的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定位,聚焦北部增长极建设,发挥花都国家级经开区引领带动作用,在加快构建发展共同体、壮大新质生产力、打造开放新高地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构建“南有海港、北有空港”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有力推动北部地区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集聚辐射优势,交通流量向经济留量转变。此外,广州还将完善全市国家级经开区协调合作机制,切实发挥示范、辐射及协同带动作用。

花都经开区晋升国家级,

绘就全区打造示范地、增长极、试验田“新图景”。

升级后的花都,怎么做?“聚力‘三个图强’,花都经开区将奋力打造成为产业转型的示范地、创新发展的增长极、绿色发展的试验田,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欢迎各方选择花都、投资花都。”会上,花都区委副书记,花都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郑重民表示。

“向空图强”。花都将充分发挥白云国际机场“顶流”作用,叠加国家级经开区平台,推动临空低空产业腾飞。壮大临空产业,力争到2030年临空产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前瞻布局低空经济,加快构建“西部智能制造+场景应用、中部总部经济+会展商贸、东部研发检验”的低空经济产业格局。

“向新图强”。花都依托国家级经开区平台,花都区将强化与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的联动,推动科技产业互促双强。一方面加快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向转型升级,推动汽车产业强链补链。另一方面通过设立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外,动时尚产业提质升级,打造国际时尚之都展贸新窗口。

“向绿图强”。花都将深化省级碳中和试点示范区及碳达峰碳中和城市试点建设,提升产业“含绿量”。壮大绿色能源产业,继续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绿能谷”建设;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统一碳市场;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布局建设零碳、低碳产业园。

以“大平台”抢抓机遇,

以“大空间”谋划产业,

以“大环境”服务企业,

以“大配套”护航人才,

以“大政策”成就梦想。

如今的广州花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生机勃勃,活力并发。

砥砺而上的花都,必定未来可期,

锐意进取的广州,必定天地广阔。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董业衡、耿旭静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波(除署名外)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王圆媛

扫码观看

广州日报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