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门,现磨咖啡香气浓郁,下午茶菜单琳琅满目。”你以为自己身处上海的咖啡馆,实际上这是阿勒泰中哈边界白哈巴村的一家民宿。

7年前,上海姑娘王一淇因为白哈巴村美丽的景色,决定来到当地开民宿。7年后,像王一淇一样,来到阿勒泰哈巴河县投资旅游业的外地人已不在少数。

随着今年《我的阿勒泰》爆火,记者在电视剧拍摄地之一的哈巴河县白哈巴村看到,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打卡”阿勒泰美景,当地旅游业、民宿业快速发展。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哈巴河县累计接待游客283.15万人次,同比增长72.62% ;实现旅游收入18.78亿元,同比增长76.67%,完成年度任务约84%,旅游业较去年有了明显增长。

当地民宿老板俄斯格林·满达告诉记者,往年阿勒泰的旅游旺季在6、7月,今年5月电视剧一播完,白哈巴村的旅游旺季提前到来。高峰时期,她的民宿共19间房,几乎每晚都爆满。“过去人们都是先去喀纳斯再去白哈巴,今年反了过来,白哈巴变成阿勒泰第一站了!”

但《我的阿勒泰》只是点燃白哈巴村旅游的一把火。事实上,当地旅游业为了等待这波“泼天流量”已经准备多年。

王一淇就是最早一批来到白哈巴村开民宿的外乡人之一,对白哈巴村的变化颇有感触。2017年,她第一次来到白哈巴村。据她说,从喀纳斯机场到白哈巴景区的路上,她就被白哈巴的古朴安静触动了。

那时,白哈巴村基础设施还没有现在这么完善,连柏油马路都没几条。村里的牛羊马很多,每天早晨都会被牛叫声“吵醒”,“总之感觉跟城市生活太不一样了”。

阿勒泰风光。海沙尔 摄

也是在这次旅行,王一淇认识了她后来的老公,一名当地图瓦族小伙子。王一淇自称是“恋爱脑”,所以当她后续得知住的民宿正在转租时,便萌生了来白哈巴“谋生”的想法,立刻与民宿老板沟通了情况,第二年夏天就开始上手经营民宿。现在,王一淇留在了白哈巴生活,成了半个白哈巴人。

作为上海姑娘,王一淇没忘了把“上海特色”带到白哈巴。她经营的民宿餐厅会售卖当地少数民族的酥油甜点,她觉得这些特色甜品配上咖啡一定别有一番风味,便开始琢磨做现磨咖啡。白哈巴村里的第一台半自动家用咖啡机就是她带去的,第一台商用咖啡机也是安在她的民宿。王一淇说:“喝多了当地的咸奶茶,会想念熟悉的味道。”

来白哈巴村旅游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今年,王一淇的民宿正在翻修升级,她说未来将有一间屋子专门开成咖啡屋。

王一淇民宿门口的招牌。海沙尔 摄

白哈巴村以旅游业、民宿业的发展回馈了来“掘金”的外乡人,也为当地老百姓开辟了一条致富的道路。

俄斯格林·满达今年二十出头,是土生土长的白哈巴村图瓦族人,2023年6月回到家乡,利用自家宅基地建起19间民宿,现在日均营业额能做到1.5万元以上。

据她介绍,现在本地人开民宿的不少,还有许多本地住户会选择出租自家宅基地,让外来生意人经营。这样本地住户出租一栋民宿宅基地每年也能拿到三四万元的租金收入,外来投资者和本地住户实现了双赢。

现在,白哈巴村正在修建的“小木屋”民宿随处可见。白哈巴村地处白哈巴国家森林公园,不能修建破坏环境的工程设施,所以当地民宿都建成了木屋结构。各色独栋的木屋聚集,恰恰造就了极具阿勒泰特色的旅游风景,成为游客前往白哈巴村“打卡”的重要原因。

白哈巴村“小木屋”民宿群。海沙尔 摄

“小木屋”民宿村景观的形成并非偶然。早在《我的阿勒泰》爆火之前,白哈巴村就已经确立了民宿产业集群化、系统化的发展思路,在民宿规划上多有布局。为推动哈巴河县的民宿业从农家乐模式,向规模化、集群化的民宿集群模式升级,哈巴河县今年大力鼓励旅游住宿行业发展,并投入2300万元提升改造白哈巴村旅游基础设施。

从哈巴河县城到白哈巴景区近100多公里的山路,沿途能见到不少“绿牌”的新能源汽车。当地文旅工作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白哈巴景点各大停车场都已配备了电动车充电桩,方便电动车旅客出行,“白哈巴村早已成为全国各地自驾游客的热门目的地,电车出行不成问题”。

2022年冬奥会后,阿勒泰地区计划在哈巴河白哈巴筹建新的国际滑雪度假区。为了配套滑雪场,哈巴河县还将在当地改善建设供排水、供电、道路(雪道)、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王一淇说,如果滑雪场建设一切顺利,她的民宿也将改变之前季节性的营业模式,可以将营业时间从5至10月拓展为全年经营,收入一定会提高不少。

前有文旅资源,后有政策铺垫,《我的阿勒泰》点燃了白哈巴村准备好的火把,也一并点燃了来疆旅客的游览热情。

这是中国最长的国道——G219,从新疆喀纳斯到广西东兴,沿中国边境绵延1万公里,名副其实的战略要道。

75年来,无数人在这里用血肉身躯,构筑起守护国土完整、守护边境安宁的钢铁长城。今天,沿边开放的新语境下,世代坚守的国门,也在更好地“开”。

“治国必治边”,今年6月至8月,解放日报“信仰之路Ⅱ·大国之道”报道组先后前往西藏、新疆、广西、云南四省区,沿着219国道一路寻访,领悟这几个字的深意。

在这条公认的“国之大道”上,我们读到“大好河山,寸土不让”,也看到开放合作、睦邻友好。这背后,正是一个大国的强盛之道。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吴丹璐

微信编辑:安通

校对:huis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