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文/图

8月27日,在海拔3361.5米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龙藏乡塔拉村,四川省作物学会组织省内相关专家,对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在此开展的高原油菜新品种筛选试验进行田间产量验收,认定了一批成熟期较早、丰产潜力大的油菜品种,鉴定了油菜提质增效技术模式与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并建议在当地推广应用。

验收现场。

塔拉村的油菜试验点共有500亩,自去年4月底开始,由南充市农科院油菜所提供技术支持,阿坝县净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共筛选试验参试品种(组合)共56个。

在去年的实收测产中,一个名叫“绵杂17−60”的品种,亩产达到了149公斤,远超当地传统油菜品种亩产仅80公斤的产量。今年参试的29个筛选与展示试验品种中,专家组经现场勘查,优选出6个成熟期较早、抗倒性好的品种进行了理论测产。

其中,“绵杂17-60”凭借亩产166.91公斤高居榜首,最低亩产的一个品种也有133.95公斤,6个品种平均亩产达到了150.42公斤。专家组认为,“绵杂17-60”“南油1983”“川早油27”“中油早1号”4个品种成熟期较早、丰产潜力大,建议在阿坝县推广种植。

去年以来,针对阿坝县此前长年种植白菜型油菜亩产仅80公斤左右、增产潜力低的情况,南充市农科院油菜所特意引进了成熟期早、抗性强、产量高的诸多甘蓝型油菜品种进行适应性试验,同时对油菜高产高效栽培生产技术与提质增效技术模式进行了为期2年的集成示范。

验收现场。

“今年的示范,我们在去年基础上进行了减肥(因为施肥量大,油菜易倒伏且贪青晚熟)、增密。即每亩用肥从35公斤调减到25公斤,同时减氮,增加磷、钾比例。

这既增加了油菜茎秆的抗倒性,而且也能促进甘蓝型油菜早熟。通过将播行距从30厘米调减到20厘米,更有利于发挥油菜的群体结构优势。”南充市农科院油菜所副所长宋稀说。

据宋稀介绍,今年在塔拉村试验示范的花-饲兼用型油菜也由去年的5亩多增加到了10亩。花-饲兼用型油菜提质增效技术模式,高度契合阿坝县旅游业与畜牧业迫切需求,一方面可发展观花旅游,另一方面可在青荚期将油菜全部收获作青贮饲料饲喂牛羊。

经专家现场挖方测产,花-饲兼用型油菜“川油81”亩生物产量突破5吨,按收购价600元/吨计算,亩产值达3000元,这比单纯种普通油菜还划算。

专家组一致认为,“阿坝县油菜高产高效栽培生产技术规程”科学合理,应用该规程开展的大面积示范效果良好,既降低了油菜用种和肥料成本又提高了油菜产量,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建议进一步推广和示范。


名词解释


亩生物产量

‌‌指单位土地上作物在全生育期内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所生产和累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


甘蓝型油菜

中国种植的油菜可分为三大类,即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甘蓝型油菜主要在长江流域种植。含油量较高,产量高而稳定,增产潜力大,生育期较长,成熟较迟。


白菜型油菜

叶片短圆,叶上举,有多刺毛或少刺毛,与平时食用的上海青菜、小白菜相似。白菜型油菜不仅可以生产菜籽油,还有种类繁多的蔬用白菜型油菜,是世界上种植分布最广的油菜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