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茹玉 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

在第七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卫生健康委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推荐评议活动结果出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为民、德阳市人民医院彭暾等10人获得“大美医者·大医精诚”殊荣;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郭声敏、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乐磊等4人获得“大美医者·护理天使”殊荣;自贡市贡井区桥头镇增产村卫生室黄永剑、雅安市天全县中医医院陈若雷等3人获得“大美医者·基层卫士”殊荣;成都高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岳勇等3人获得“大美医者·公卫先锋”殊荣;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飞喉移植MDT团队等10个团队获得“大美医者·最美健康服务团队”殊荣;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健康云三甲”公共卫生志愿服务团队等5个团队获得“大美医者·医路先锋团队”殊荣。


第五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获得者。吴婕 摄

作为先进代表,他们或在紧急救治中冲锋在前,或在科技创新中锐意进取,或在基层医疗服务中默默奉献……无论身处何地,都以卓越的专业精神,书写着对人民健康的坚定承诺。








精诚行医

他们用专业诠释仁心

“我们开发的‘针对肺癌/肺结节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能帮助医生精准鉴别肺结节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近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和共病研究院院长李为民分享了一个好消息。

李为民和团队长期致力于肺癌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在全国率先建立华西肺癌中心和精准医学中心、创立“肺癌早筛早诊华西方案”,创新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肺癌筛查方案,推广低剂量螺旋CT技术,大大提高了我国高危人群的筛查参与度。他牵头的“肺癌早期精准诊断关键技术的建立与临床应用”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既有精湛医术,又有济世情怀的,还有阿坝州金川县人民医院挂职党委副书记、院长周玮。2022年6月起,他将先进技术、细致服务、有效管理经验从浙江湖州带到阿坝州,开始3年医疗帮扶。

“本来是要去成都做手术的,现在周医生在县医院就帮我解决了。”患者王志顺说的手术,是周玮在当地率先开展的CT引导下的肺结节穿刺定位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

在为患者提供治疗的同时,周玮还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用于医院的设备更新、信息化提升,以及建设胸痛中心等“五个中心”。与此同时,他还关注因病致贫问题,在挂职医院建立血液透析科,让本地血透患者不用再远赴他乡治疗;建成阿坝州首个“5G+院前急救”远程调度会诊平台,为患者争取更多黄金治疗时间。

张国楠正在做手术。省卫生健康委供图

秉承着“大医精诚”的赤子之心,四川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主任医师张国楠牵头成立省内首个妇科肿瘤MDT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展子宫颈癌嗜神经作为转移途径与预后的临床研究,牵头制定“卵巢透明细胞癌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等15项指导性专家共识,参与制定国内妇瘤指南共识70余项。德阳市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彭暾针对不同部位的肿瘤,创制以扶正培本为主,活血化瘀、解毒散结等为辅的抗瘤1、2、3号合剂,帮助许多备受副作用折磨的患者缓解不适。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主任胡雅毅率先在省内开展并推广妊娠及产褥期女性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牵头推行开绿通-设专诊-研促学的“高龄三部曲”项目,10余年来让6800余名高龄产妇迎来新生儿;牵头建立华西高龄孕妇研究队列,每年为600余名高龄和高危孕妇提供孕期疾病诊疗服务,所产出的特色科研成果也向临床应用方向转化。

彭暾为群众义诊。省卫生健康委供图

扎根基层

他们用坚守书写奉献

“我有很多次机会离开这里,但我没有,(既然)干了这份职业,就要继续做下去。”黄永剑是自贡市贡井区桥头镇增产村家喻户晓的“跛脚村医”。10岁时,他因患化脓性骨关节炎和败血症落下了残疾,从此立志从医。“很多村民都有我的电话。有时病人身体不好,一晚上要喊我很多次,我都会起来。”

近两年,他坚持为村民郑小洪一家提供上门医疗服务。“有没有按时吃药?血糖控制得怎么样?护理得如何?”了解到郑小洪身患高血压和糖尿病,她的婆婆又瘫痪在床,他总是细心询问、多加关照,还主动向村里反映,帮郑小洪一家争取政策福利。行医23年,他累计出诊3000多次,救治患者近8万人次。

黄永剑心里还有本“健康账”,记录着村里每个孩子的疫苗接种情况和老年人的病情等。如今,他不仅负责日常坐诊和建立村民健康档案,还承担起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群体的健康管理工作,开展健康素养行动,为失能半失能人员上门巡诊。近几年,随着年龄增长,黄永剑的脚步愈发蹒跚,但他说:“能用我的时间换回别人更多的时间,这辈子没什么遗憾。”

黄永剑带着药箱行走在乡间。省卫生健康委供图

同样坚守在基层的,还有雅安市天全县中医医院院长陈若雷。他出生在中医骨科世家,1998年大学毕业后回乡投身基层医疗工作,并将陈氏中医骨科技法发扬光大。陈若雷坚持“治伤减负”理念,将医院专家挂号费和普通挂号费均定为1元,并研制多种中医骨伤制剂,以极低的价格供应给患者,减少了因骨伤、骨病导致残疾和失能的问题。

陈若雷还积极推动中医传承平台建设。从2007年起,他先后主持四川省首批十大名中医工作室等多个工作室的建设,打造出一支拥有80多名成员的陈氏中医骨科传承团队,并在学校、基层卫生院等地方建成11个传承工作站点,搭建起辐射川西地区的中医药传承宣传教育阵地。

陈若雷在为患者检查。省卫生健康委供图

在传染病防治一线,成都高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岳勇一干就是20年。他先后主导建立成都市犬伤门诊处置体系,联合相关部门推出犬伤处置报销惠民政策,在全国率先实现犬伤监测信息化。“我们还前往甘孜州石渠县、德格县、九龙县等地,实施疾控领域的‘传帮带’工程。”岳勇说。

7月联合成都锦江区、都江堰市相关人员联合举办汛期后的灾后防疫演练,8月带队前往德格县开展鼠疫疫情应急演练和防控能力培训……“我们平常做的事不引人注目,但对于全民健康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岳勇说,未来将在部门联动和社会互动方面加强合作,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能更迅速、更有效地应对。

精心护理

他们把爱意洒满人间

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急诊科护士长乐磊,身兼国家(四川)紧急救援队培训总教官和护理组组长,在几次震后救援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救援现场,我负责指挥搭建移动医院和设计救援流程、安排各单元人员分工、准备救援物资、处理特殊病人等工作。”乐磊回忆起2019年“6·17”长宁地震,当时作为第二批医疗队总指挥的他,协助完成了世界首例地震伤员5G救援+航空转运。

除了开展紧急救援,乐磊还带领团队给全省卫生应急队伍进行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培训,助力提升我省基层医学应急救援能力。“我正在负责‘背囊化快反小分队’的组建和培训工作。”乐磊介绍,这支小分队是应急救援中的“特种兵”,能够在灾害发生后30分钟内迅速集结,奔赴灾区进行灾情评估、信息反馈、伤员疏散及紧急处置。“我们正在从功能定位、人员组成、装备配备和能力培训四个方面标准化建设这个分队,9月还将面向全国开设一个模拟实战培训班分享经验。”

乐磊在进行综合演练复盘总结。省卫生健康委供图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郭声敏则专注于脑血管疾病高发的老年群体,围绕1892例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开展系列研究,建立“脑卒中护理关键技术体系”,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入院率。

作为全国神经源性膀胱管理专家,郭声敏率先制定个案管理方案,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长期随访,减少泌尿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她还将医疗服务延伸至社区,长期为慢病患者、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提供上门护理服务。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副护士长廖芋洁则不断提升护理效果。她深知患者在手术前的恐惧,便创新打造温馨的手术等候区,通过指导患者深呼吸等,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她还组建多学科心理团队,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主持《深呼吸放松联合音乐疗法在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等课题,改进手术室护理用具,申请“带湿润功能的手术缝合线固定装置”等3项实用新型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