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茹玉 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 海报 王新

编前语

医生,不只有大医院里忙碌的白衣天使,也有在乡间默默守护的基层医务人员。越来越多的新生代“00后”医学生选择扎根农村,他们中有的是初出茅庐的“医学新秀”,却已逐渐成长为村民心中的健康守护者;有的在家人的熏陶下立志从医,接过祖辈守护乡民健康的“接力棒”;有的怀着一片赤诚,放弃城市的繁华,用青春和汗水浇灌乡村的健康之花。


第七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川观新闻联合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走近这些满怀故事的大学生村医,聆听他们在乡间的酸甜苦辣心声,探寻背后的青春成长故事。


8月8日,罗丽雯正在参加培训,准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2023年6月,她从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医学专业毕业后,考到了宜宾市叙州区赵场街道周坝村二村卫生室,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医。一年多来,她用耐心、细心、专心,为村民们提供了贴心的医疗服务。

罗丽雯在周坝村二村卫生室。受访者供图

“哪里人多我去哪里,把服务和知识送出去”

2023年12月,罗丽雯来到村里,因为是“新面孔”,一些村民觉得她缺乏经验,对她持怀疑态度。她意识到,要想获得村民的信任,就不能傻傻坐在卫生室“等”患者上门,要主动出击,把服务送到村民身边。

逢“3、6、9”是当地的赶集日,罗丽雯会来到市场为村民免费测血压,顺便回答大家关于健康的各种疑问。“集市上有很多卖自家农产品的阿叔阿婆,我主动为他们提供服务,让大家感受到我的真诚。”一次次热情接触,村民逐渐对她敞开心扉。有一位原本抗拒就医的婆婆,经过几次接触后,也愿意让罗丽雯为她检查身体。

“我经常琢磨,哪里人还多?”为让更多村民了解全民免费健康体检的重要性,罗丽雯自制宣传单,走街串巷到餐馆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发放。

早上,她在卫生室坐诊,下午则深入村庄进行随访,为失能老人、残障人士和慢病患者提供上门服务,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诊疗和康复计划,还主动向村民普及健康知识,邀请大家来卫生室测量血压、血糖,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

为将所学的中医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她免费给村民做理疗,积极推广艾灸、针灸等中医疗法,并为村民提供养生建议。“有些村民想去除寒气,我会推荐他们用陈艾叶、生姜、花椒泡脚;有些想要补气除湿,我会推荐用当归、黄芪、荷叶、决明子、薏仁泡水喝。”

罗丽雯为村民做信息登记。受访者供图

“我就想在基层,这里需要我”

罗丽雯的从医之路植根于家庭的熏陶——她的祖父是老中医,父亲是当地知名村医,母亲也是从业多年的医生。这样的家庭背景让罗丽雯从小就浸润在医学的世界里,对医学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选择学医,还出于对这份职业的热爱。”罗丽雯坦言,“医学工作本身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也给了我机会。我就想到基层,这里需要我。”

她“被需要”的时刻有很多。今年7月,村里的周婆婆因面瘫来到卫生室求医。罗丽雯凭借中医专长,为她进行针灸、药敷和按摩。为了确保治疗效果,罗丽雯多次请教同为村医的父亲。“我们在不同的村工作,但每次回家,饭桌上讨论的还是病人。父亲会帮我分析用什么药效果更好,也会把他擅长的针灸疗法传授给我。”十几次治疗后,周婆婆彻底康复了。

患者为罗丽雯送锦旗。受访者供图

为表达感激之情,周婆婆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医德高尚医术精 关爱病患暖人心”。“我每天都会打电话提醒她按时治疗,周婆婆觉得我很‘暖’,对她很上心,自然就愿意配合。”这是罗丽雯人生中第一次收到锦旗,这让她更加坚定了扎根基层、服务乡亲的信念。

今年6月,她接诊了一位被蜜蜂蜇伤后中毒的病人,刚进门就昏倒在地,罗丽雯立即对他展开抢救,最终病人得以脱险。“那次经历让我更加意识到,在基层也会遇到一些紧急的或棘手的病例,我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守护村民的健康,因为村医是他们遇到问题时可以就近求助的人。”罗丽雯感叹道。

“村医是村民与大医院之间的重要桥梁,尤其是在偏远地区,许多老人不愿去大医院,我们也会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确保村民顺利就医。”下一步,罗丽雯打算继续学习实践,提高专业技能,和更多村民建立联系。“看到村民因为我们重拾健康,脸上绽放笑容,我很有成就感。”罗丽雯说,“我有很多朋友准备干村医了,我并不孤单。总要有人坚守这里(乡村),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