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兰珍 文露敏 田姣

四川人工智能产业要起高楼,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其中,技术层又分为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类脑算法、大模型等通用技术,以及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生物特征识别等垂类技术。

如果说数据、算力、算法是支撑着产业大楼拔地而起的地基,那么技术开发则是搭建大楼的框架和结构,支撑着整个产业。这一层的企业,通过开发和优化各种技术,为高楼提供“建筑材料”。

四川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层框架搭建得如何?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添砖加瓦?川观新闻记者继续深入多家企业调研。

看现状

多点开花,细分领域四川拥有“尖子生”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2024)》报告显示,四川人工智能综合竞争力全国第九。当前,四川已聚集起11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产业总体呈现规模持续增长、生态逐步完善的良好态势。

8月11日,在四川川大智胜系统集成有限公司(简称“川大智胜”),研究员正在测试企业自主研发的非接触多模态心理状态监测与筛查产品。三维事业部副总经理唐勇介绍,该产品基于高速高精度三维摄像机、RGB摄像机、热红外等传感器模组,采集人员表情、头部姿态、呼吸率、面温、语音等非接触信息,三维深度精度可达0.1毫米。相较于市面上的大多数相机1毫米的深度精度,“领先优势非常明显。”唐勇说。

在四川,“尖子生”不止川大智胜。成都晓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晓多科技”)采用知识深度推理技术完成买家意图的准确识别,同时利用深度强化学习精准捕捉交互规律,实现高拟人度交互内容生成,在人工智能客服领域形成示范应用,全国领先;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方面,成都恒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恒图科技”)、成都海艺互娱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海艺互娱”)的文生图、文生视频成为“出海”先锋,去年12月,二者分列国产AI出海流量第一和第四;成都启英泰伦科技有限公司打通了智能语音从芯片设计到终端全产业链,在离线智能语音家居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

不难发现,技术层的川企在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类脑算法、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生物特征识别等已具备一定基础。另有超过30家企业聚集大模型开发应用,涉及工业、交通、医疗、文旅等行业。

“川内技术研发企业大多践行‘实用主义’,垂直类行业更多是以应用驱动技术发展。”成都明途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明途科技”)创始人肖雪松指出,客户需求和市场作用,成为企业技术研发迭代的新动能。

明途科技的数字人

截至今年8月,海艺互娱的文生图大模型、晓多科技的智能客服大模型、明途科技的工作内容生成大模型、长虹云帆大模型、移动咪咕大模型、四川日报智媒大模型通过国家大模型备案,还有60余个合成算法、8个服务算法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备案数据在全国排名第六,但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第一梯队省市还有差距。”四川省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长、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陈章表示。

找差距

暂无显著性大模型,企业整体态势“小、弱、散”

当前,人工智能产业链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尤其是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进步。

多位受访者提及,尽管在细分赛道有“尖子生”,但纵观全省,人工智能技术层企业整体仍然呈现“小、弱、散”的态势。

根据《互联网周刊》发布的“2023人工智能企业百强”榜单中,四川本土企业上榜的仅有川大智胜和数之联,相比北京34家、上海17家,差距明显。

川大智胜的非接触多模态心理状态监测与筛查产品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作为创新主体之一的企业,相互之间各自为政,还未形成合力,从算法、开发框架、系统软件、领域模型,虽有相关,但无深度适配,并未搭建起具有四川符号的竞争技术体系。对比同属于第二梯队的安徽,四川缺少类似人工智能“中国声谷”的头衔。

不仅如此,在通用大模型技术研发领域,四川仍处于缺位状态。

陈章指出,目前,四川仍未出现显著性大模型。“省内有比较优秀的科学家团队,但受限于算力和训练数据,其开发的大模型还远未到商用的程度。”

“通用大模型研发成本太高,试错机会低,头部大厂等‘氪金玩家’才有资格入局。”肖雪松也表示。

随着头部科技企业产品不断迭代,其发力点从通用大模型,开始转向行业/领域等垂直大模型技术研发,为四川企业又带来不小的冲击。

晓多科技研发总监向海以智能客服赛道为例:“拥有通用大模型技术的大厂,一旦训练好相关行业大模型,就有可能省去调试等环节,把智能客服交付成本降到非常低的水平,可以说是‘降维打击’。”

危机四伏,四川是不是“机会全无”?

多家优势明显的企业负责人指出,目前领域大模型的专业数据库,特别是具有私密数据的行业,仍存在技术壁垒。

晓多科技市场部经理张文萍认为,四川可以利用数据、应用场景等方面的优势,专注各自领域,继续深挖,按市场导向将服务质量优化,“好中选优,筑好‘护城河’。”

析缘由

人才、金融、创新力,制约技术突破

要探究四川如何“突出重围”,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是什么造成了差距,又束缚人工智能技术层发展?

在调研中,受访者反复提及创新能力、人才招引、金融支持。

高校是技术研发、创新发展的“生力军”,是打开人工智能“黑箱”的另一只手。根据市场反馈,当前,清华系、中科大系、中科院系处于通用大模型研发第一梯队;再对比一线城市,四川还缺乏类似华为、百度、讯飞等这样的本土龙头企业,没有营造出研发通用大模型的环境。综合来看,四川在相关技术的探索突破上,缺乏“指路明灯”,发展之路难免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对企业来说,人才短缺也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海艺互娱首席运营官盛冕一针见血:“后续人才储备,是AIGC企业在长跑中拉开差距的关键。”

“我们愿意招聘有互联网大厂工作经验的员工。”张文萍表示,在AI高速发展的当下,需要更多复合型人才,“企业定期会到北京、上海等挖掘人才。”

在记者走访中,多家企业还提到了融资难题。“技术研发烧钱,‘无米下锅’的情况是常有。”在明途科技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肖雪松曾多次因为资金“行至水穷处”。

另据媒体报道,2024上半年,上海、北京、深圳、苏州、杭州、成都人工智能赛道共发生融资事件超118起,共涉及金额超215亿元。其中,成都上半年人工智能投融资事件数量位居北京之后,涉及22家企业。但从融资金额来看,北京以138亿元位居第一,上海、杭州、苏州融资金额在20亿元上下,深圳约有10亿元,皆高于成都的4.1亿元。

谋发展

下足功夫,跨单位、跨学科、跨领域协同攻关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冲击力影响世界,面对技术层的优劣,该如何搭建好高楼的“框架”?

四川已有行动。今年,四川将人工智能列为全省的“一号创新工程”,超常规大力度精准支持发展。3月,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省计算机研究院、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国家超算成都中心、成都智算中心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四川省人工智能行业协会。4月,政校企院共建的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正式获批成立。据悉,学院分层分类打造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队伍,促进人才培养从一校到多校多企、科技创新从单一团队到联合攻关的全方位融通,围绕产业发展所需,有组织地开展跨单位、跨学科、跨领域协同攻关。

在5月举行的国新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科技厅相关负责人就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给出了三个需下足功夫的着力点——在推动技术创新方面,瞄准智算芯片、算力服务器、算法模型等重点领域,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攻关;在政策支持上,四川整合各方面政策和资源,加大力度精准支持,特别是对那些有潜力、有情怀的企业,看准了就支持;在改革方面,四川以机制创新突破体制障碍,坚持小切口、大纵深,畅通教育、人才和科技的良性循环。

借政策之风,川企正着力夯实基础,希望在技术层缩小差距。“进一步搭建企业与企业‘联姻’之桥,共同助推技术发展,实现技术领域的迭代升级。”肖雪松期待。

至于四川要不要开发通用大模型?业内存在不同的声音。从事人工智能研究30余年的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符红光表示,当前,国外的通用大模型已经开源,国内企业完全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垂直模型领域“摘星辰”,“通用大模型为人工智能的技术开发打下厚实的基座,垂直领域模型技术发展难度降低,优势企业可以继续拓展,开发更多的应用场景。”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终身教授何启明则认为,应加力于通用技术开发,“要解决主权大模型有无的问题。”何启明进一步解释,通用大模型研发,保持跟前沿技术同频共振,才不会错过技术发展的“窗口期”。

制图 汪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