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薛维睿
8月8日,跨界融合舞台剧《天工开物》成都站巡演见面会在四川大剧院举行,被粉丝称为“天工男团”的青年舞蹈演员魏伸洲、马蛟龙、吕科镝、胡适、姚亮等来到现场,与成都观众展开互动,分享《天工开物》的创排感受。
海报 主办方供图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舞台剧《天工开物》由江西文演集团、北京舞蹈学院共同出品,汇聚了总导演、编剧陆川,总编导高燕、孟可等国内顶级创作团队,以明代科学家宋应星著作《天工开物》为创作题材,通过明制美学的舞台呈现,向中国智慧、人民情怀致敬。
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是一本记录中国明代中叶以前古代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全书记载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30多个行业科学数据,记录了当时最为先进的科学技术,被誉为“十七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农业手工业百科全书”,宋应星也被赞誉是“中国的狄德罗”。
剧中,“乃粒”“乃服”“曲蘖”“冶铸”等篇章呈现在观众面前,以东方美学依次展现“一页白纸”“一段文字”“一幅绘画”,最终组成了《天工开物》这本巨大书卷。主创团队介绍,舞台上呈现的每一个舞段,都是从劳动创造中提炼出的舞蹈语汇,通过演员们不断变化的舞蹈、形体,以及打铁、麦浪、浇筑等音律,展现农民耕种、织女养蚕、工人冶炼等场景,演绎人民劳作的自得与惬意。
见面会现场 薛维睿 摄
演出中,魏伸洲和马蛟龙分别饰演青年宋应星和老年宋应星。少年时代的宋应星有亲情、友谊带来的快乐,老年时却只身一人,在家国崩塌下负重独行,充满了悲壮和决绝。“一开始对于角色的理解是相对模糊的,在创排过程中,导演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宋应星,以及他在人生各阶段所呈现出的生命状态。”魏伸洲表示,“在对角色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我们用肢体语言讲述宋应星不同时期的经历,以及同一种精神在他身上交融和延续。”
在宋应星所处的明代中后期,“实学”思潮兴盛,依据《天工开物》中记录的大量工艺装置,全剧展现了简约、实用、内敛的美学风格。马蛟龙介绍,区别于传统舞剧,《天工开物》是一部跨界融合舞台剧,剧中融入了科技、装置等多元艺术手法,“有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希望更多观众能走进剧场感受舞台艺术的魅力。”
据了解,《天工开物》将于8月9日至10日在四川大剧院上演。今年7月起,该剧在厦门、南京、武汉、成都、杭州、南昌、南宁、北京等全国多地开启首轮巡演。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