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弋椒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邱莉 刘佳 吴东方 文/图/视频

8月4日,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马蹄湾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里,当地盘龙村的210亩玉米种植示范区迎来了收获,工人们在田间地头忙碌,玉米测产也正在进行中。

上午9时20分,记者随测产验收专家组走进田边的农家晒坝,专家组副组长、四川省种子协会推广研究员刘勇拿起一根根刚收获的玉米棒仔细端详:结实满尖,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经专家组对高、中、低三个田块挖方测产称重、测含水量等,平均亩产达657.8公斤。

刘勇仔细查看收获的玉米。

示范区业主杨正权感叹,去年玉米种植示范区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亩均产量500公斤左右,根据今年的测产结果来看,每亩地有望多收300余斤好粮!

▼选对品种是关键的第一步

时间回到一个多小时前。当天上午8时许,测产专家蹲守在地头,用皮尺挖方测产,也对玉米种植密度进行了测量:行距0.75米、株距0.25米,抽样田块密度3500株/亩;而去年这片玉米地的种植密度只有3000株/亩。

“机播每亩3500株左右,这样的密度在雁江算比较高了。”雁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刘吏贤解释,丘区人工播种较为普遍,每亩玉米一般在3000株左右。而“亩均3000株”,其实是人与地博弈的结果,毕竟单位土地的肥力、光照等资源有限,不会随着植株的增多而无限增加,且密度增加,种植成本也将增加。

“种植密度过高,容易出现倒伏,空秆,秃尖,结实差等问题,且容易感病。”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玉米研究中心谭君研究员表示,要通过“增密”提高单产,对品种耐密型提出了更高要求。

选对品种,是关键的第一步。

“今年我们实施的品种是‘成单716’,理论密度亩均3600株以上,实际3500株/亩,这个品种属于耐密品种,从抗性和满尖程度来看,还是不错的。”杨正权透露,改换品种和增加密度,每亩成本增加20元,但与可能带来的增产效果相比,还是比较划算的。

▼经受住了三重挑战

今年上半年,杨正权的玉米地承接了雁江区粮食作物(玉米)单产提升行动项目,由“成单716”的经营方——四川天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品种及技术支撑,虽然选定的品种表现优异,但其实大家心里还是有点忐忑。

因为这片耕地是靠近沱江边的河滩地,保水蓄水能力差,实现稳产就不容易,更别说单产提升了。

记者发现,杨正权在田间铺设了灌溉管网,黑色的水管仿佛一条条动脉延伸至江边,210亩示范田累计投入成本在5万余元。

玉米地的管网设施。

“别小看这些管网,遇到天旱的时候,它们将发挥十分关键的作用。”刘吏贤说。

与此同时,杨正权采用机械整地、机械播种、机械收获,采用无人机施肥和病虫害防控等,有效提高了玉米的生产效率和亩均产量,降低了人工投入,在劳动力普遍缺乏的丘陵地区,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丘区种粮的难点,除了劳动力还有地势,玉米在坡坡地上实现全程机械化是比较困难的,能够实现半机械化就不错了。但半机械化又会带来劳动力成本攀升,再高的单产也无法摊薄成本,种玉米如果无利可图,肯定会影响种植户、尤其是种粮大户的积极性。”刘吏贤说。

收获玉米用于测产。

▼补贴给力,激发粮农积极性

资阳目前正在推进的高标准农田整治,也为示范区的玉米丰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资阳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与农药肥料科科长徐世龙介绍,去年资阳市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16.2万亩,今年10余万亩,实现“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有利于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

当然,机械化作业的前期硬件设施、农业机具等投入费用可能较高,如何在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上,激励种粮大户积极性?

徐世龙表示,2024年,资阳大力支持粮食生产,在省级财政补贴种粮大户150元/亩基础上,市级财政再单独支持补贴20元/亩,并纳入市级民生实事,确保年底兑现。市级财政拿出4500万元,支持“1+3”天府粮仓丘陵示范区建设,其中种粮大户杨正权所在的马蹄湾粮经复合园区,市级财政补贴支持3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