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 文/图

“今年种得密,每周还有专家来指导,根本不用操心产量。”7月23日,德阳市中江县辑庆镇文堂村的玉米百亩超高产攻关片里,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田间实收测产,农户许明好的四亩地就在其中。测产结果显示,该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856.3公斤,相较2023年当地平均亩产提高103.4%,是2022年全省平均亩产的两倍以上。

技术人员正在给新收获的玉米称重。

此前,四川启动实施“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明确以示范带动全省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重点任务包括千亩高产展示片建设和百亩超高产技术攻关。玉米作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今年全省要努力将亩产提高3.1公斤。具体如何达成这一目标?从全省首场玉米田间实收测产现场可窥探一二。

▲ 选好种增密度

硬件加持谋高产

中江是四川产粮第一大县,玉米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77万亩以上。根据《“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布局,当地建有6个玉米千亩高产展示片、1个玉米百亩超高产攻关片。

“我们选择了生产基础好、规模集中连片的几个乡镇,统一品种、种植模式和技术指导。”中江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陈正龙介绍,每个示范片根据地理条件和种植基础,定下了生产目标,如回龙镇沿河村的千亩高产展示片要实现全程机械化,亩产需达650公斤以上;百亩超高产攻关片亩产要突破800公斤。

当地农户正在百亩超高产攻关片里掰玉米。

目标已定,如何达成?“选择优良品种、增加种植密度是最关键的,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高产群体结构、实施水肥精准调控和化学防控等技术措施实现产量目标。”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四川玉米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孔凡磊告诉记者,该县百亩超高产攻关片选用了出籽率更高、产量好、抗逆性能好的“正红325”品种,亩种植密度从去年的3800余株增加到4400余株。

在当天举行的玉米千亩高产展示片机收测产现场,记者看到一条条黑色管道绕田埂铺开,将大片玉米地圈入其中。

千亩高产展示片里正在进行机械化收割作业。

“这是今年安装上的,可以根据玉米生长需求况及时供水施肥。”去年,回龙镇沿河村种粮大户邓文富的玉米地因遭遇干旱,险些颗粒无收。为预防极端天气、保证产量,今年他给玉米地装上滴灌系统,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等关键时期进行精准施肥和灌水。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普通玉米地人工施肥一两次,但这个示范片根据玉米不同生长周期,精准施肥四五次。”孔凡磊介绍,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及时满足玉米水肥需求,能有效支撑单产提升。

▲ 尽人事推技术

全程指导促丰产

中午11点,暑气蒸腾,沿河村玉米千亩高产展示片里一派丰收景象。只见收割机驶过之处,玉米粒尽数入仓,秸秆粉碎成渣,五六个村民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手拿蛇皮袋走到田里寻找“漏网之鱼”。最终实收测产结果显示,该千亩展示片按标准含水量14%折合亩产为658.7公斤。

测算玉米含水量。

“从选种机播、施肥打药、病虫害防治到机收减损,全程都有技术指导。”今年,邓文富承包的460亩玉米地全被纳入千亩高产展示片,并由四川农业大学袁继超教授团队提供全程技术指导。邓文富感慨,以前一直去别人的地里观摩学习,现在“技术送到家了”。

当地农户正在手动捡拾机收残留的玉米。

许明好也有同样的感受。“严格按照指导来,他们让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效果确实好!”返乡种地5年,眼看着玉米地的产量越来越高,他很是高兴。

高产高效技术成果转化是实现单产提升的重要保障。“科研团队全程跟踪指导,所有农技人员分组包片,下沉到一线蹲点服务。”陈正龙说,贯穿于玉米整个生长周期的高产和技术指导,让增产有迹可循。

科研团队正在千亩高产展示片里量尺。

虽然示范片单产有明显提升,但在场专家难掩遗憾之意。本月,中江出现连续多日降雨和雨后高温暴晒天气,导致玉米灌浆期出现青枯现象,籽粒发育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量。“不然,沿河村的千亩高产展示片亩产还能增加100公斤以上。”对此,袁继超表示,天气影响难以避免,选用抗逆高产的品种仍是最经济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