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文/图

大暑至,这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气温最高的节气,也是喜热作物迅猛生长的关键时期。7月21日,位于自贡均隆农作物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均隆所”)的试验基地内,数千个水稻、玉米新组合、新品种同片区展示,其中不乏明星大品种和潜力新好品种。当天,吸引了400余位来自川渝贵陕等中低海拔地区的经销商和种植大户前来观摩。

观摩会现场。

看良种、选好品,是参会者的主要目标。多年来,均隆所基地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联合,每年开展数千个水稻、玉米新组合的筛选试验。今年,“川绿优雄墩”“惠和优536”“锦城优5212”等水稻新品种,“均隆777”“渝单818”“均隆218”等玉米新好品,在该基地呈爆发式涌现,引发行业关注。

这些新品种各有什么特点?新品种爆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记者走进该试验基地一探究竟。

◆ 新品种爆发背后

基于每年数千个组合筛选试验

150多亩的试验基地里,数千个水稻、玉米新组合以及数十个新品种挤挤挨挨,稻穗由青转黄,玉米粒逐渐灌浆饱满。每年在这里都要展开一场种子好品的“选拔赛”。

该研究所所长周梅负责该基地新品种筛选试验等工作,她介绍,今年基地有上千个水稻、上千个玉米新组合的筛选试验,以及数十个水稻、玉米新品种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这些新组合来自全国各地科研院所的最新成果,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比拼,角逐千分之几的晋级名额。

除了新品种,这里还能看到“品香优秱珍”“均隆107”等均隆明星品种。其中,“品香优秱珍”这一三系杂交稻推广两年来,在长江上游获誉颇丰。“把它作为对照组之一,可以更直观地检验新组合成色,今年基地内的品种田间表现,‘品香优秱珍’依然是‘田间最亮的仔’。”周梅说。

为什么要开展新组合筛选试验?

“川绿优雄墩”育成者之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任鄄胜博士介绍,筛选试验是新组合、新品系的第一块“试金石”,也称作杂种优势观察,主要是对杂种优势进行初步筛选,只有通过了筛选试验,才能进入到接下来的区试以及生产试验等。

筛选条件极为严苛。一个新组合要经历两次筛选试验,需要在产量、株型、米质、生育期、抗性等各方面具备优势才可能晋级。“均隆所经过连续5年筛选试验和区试,至今只选出并审定了‘川绿优雄墩’和‘惠和优536’两个新品种。”周梅介绍。

筛选试验作为品种选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种企参与到这一环节中意义重大。四川丰大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章存均表示,十多年来,公司每年在筛选试验上投入上百万元,经过多年积淀,如今新好品种正持续爆发式涌现。

任鄄胜(左)和章存均(右)在观察水稻新品种田间表现。

◆ 种企介入育种前端研发

科研成果加速转化

在现场观摩中,种植大户走进田间,细致观察不同品种的特征,并通过扯稻穗数籽粒数、掰扯玉米穗看结实率和出籽率等,进一步掌握品种核心指标。其中,产量和米质是种植大户最关心的问题。

“‘川绿优雄墩’分蘖多,穗层厚,株型矮,耐肥抗倒,生育期还短,在我们成都平原很适合。”“‘均隆107’具有广适全能性,适应于西南区海拔2500米以下,出籽率高,耐密植。”“‘均隆777’是一个稀植大穗型品种,很适合用于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现场,种植大户交流着各自新品种种植体会。

例如,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与四川丰大种业联合开发的“川绿优雄墩”,从进入筛选试验,到通过审定,再到推广,一路过关斩将,只用了5年。这对于一个新品种来说,无疑是“火箭速度”。

任鄄胜介绍,“我们团队从2012年开始该品种的创制工作,2019年它的遗传性状基本定型,之后交给四川丰大进行筛选试验。”

周梅告诉记者,在5年多的筛选试验、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川绿优雄墩”的产量一直在偏中熟品种中位居前列,还表现出抗倒性强、生育期短的优势。“你看,它的穗着粒数特别高,亩有效穗能达到近20万穗,所以它虽然植株矮、穗不大,但是产量高、强抗倒。”周梅抓起一把稻穗向记者介绍。

川绿优雄墩。

了解到该品种生育期短等优势,广元市城区凯丰科技种业经营部负责人李红荣决定带回去试种,“如果米质也能符合我们需求,就很有市场。”

“以前,一般是科研院所负责品种选育,种企负责经营推广。一个新品种直到通过审定,才能交到种企手中,而往往这个环节充满了变数。”任鄄胜认为,种企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机制革新,有效加速了品种选育成果转化。

当下部分科研院所选育出的新品种,与市场需求脱节。即便被种企选中的新品种,也很难在最快时间推向市场,为种植户所接受。这中间还需要种企对新品种的认同和决心,更需进行多年的示范推广,以掌握品种核心优势和特点。

近年来,除了四川丰大种业以外,越来越多的种企介入到育种前端研发中,与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筛选试验等。随着越来越多的种企投入到这一环节,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好品种有望加速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