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吴东方 邱莉 文/图

“我们本来只邀请了100名种子经销商前来参观,没想到还有120多名自发前来的,不少来自贵州、重庆。”7月21日,四川天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天宇种业”)销售负责人燕鹏语气中充满惊喜。

当天,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成单720”在资阳市中天镇万安村召开品种推介现场观摩会。220多名与会种子经销商与运营方天宇种业现场签下500吨“成单720”种子订单,市场价值达3000万元。

西南地区种子经销商现场观摩“成单720”玉米种植基地。吴东方 摄

“耐密、抗倒、高产,品种的亮点,就是种子的卖点。卖种子这么多年,一个品种好不好,我们多少还是能看出来的。”重庆垫江广渝新化农资经营部负责人章政在田间透露了当场签约的理由,传递出市场对于玉米品种育种需求的风向。

◆ 实力说话

棒芯小满尖有望高产

“还有1至2个星期才成熟,但高产已是‘板上钉钉’。”7月21日,第一次试种“成单720”玉米品种的万安村4组村民廖素琼大姐,随手掰断一个新鲜穗棒向记者展示起来——棒芯小,马齿深,而且头尾两端不秃不漏,都长满了玉米粒。

芯细马齿深的“成单720”玉米。吴东方 摄

廖大姐种植的其他玉米品种刚好就在展示田块的旁边,有的棒子看着大,“芯芯占了一半多”;个别玉米品种青枯病严重,还没到采收期已经倒了,“后面只能请人收割”;今夏阴晴不定、雨水偏多,个别玉米品种不是“秃尖”就是“漏底”。

对比之后,廖大姐直言,播种的时候还对“成单720”这个没听过、没种过的品种抱有疑虑,现在则是“后悔当时没有多种几亩”。

来自宜宾的种子经销商吕德英也凑到廖大姐的田里仔细数着,并询问种植管理的方法。“一亩种了2800株玉米,算比较密的;种植管理上符合当地农户普遍的习惯,并无特别。就这样一亩还能产600至700公斤。”吕德英啧啧称赞。

实地观摩后,吕德英与诸多同行在征得种植户同意后,他们做了一件相同的事——把田间的“成单720”玉米棒子掰下来带走,“拿回去给老乡看看”。

◆ 系出名门

“成单7系”再添“猛将”

与种植户们“只管买种只管种”不同,当天到场的云贵川渝西南各省种子经销商与种业链条打交道多年,对各色品种如数家珍,一听“成单720”这个名字,就知道是“成单7系”玉米品种。

“成单7系”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专家团队历时20年选育的系列玉米品种。“成单7系”中的头号选手“成单716”,在2021年资阳市组织开展的现场测产实收大会一度取得亩产760.3公斤的好成绩,此后陆续在西南玉米种植片铺开,“成单716”已成为2023年度和2024年度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的主导品种,2023年度的当家品种。

“成单720”与“成单716”有着相同的母本,但不同父本赋予了这个新品种其他特质——保持600公斤以上较高亩产的同时,能够耐热、抗倒、耐密植。在经销商们看来,这些特点几乎是为湿热的西南地区“量地定制”的。

实地观察到的“成单720”株型,株高与穗位适中——不易倒且适合机收,拔出茎秆带出大块泥土——根系发达抓地力强站得稳。“不容易倒伏这一点太重要了。”廖素琼进一步解释,倒了就没办法机收,再高产的品种也是“白搭”。

值得一提的,半紧凑株型的“成单720”,既可净作,也适合与大豆进行带状复合种植。在豆玉套作成为主流的当下,为广大种植户增加了更多选择。

◆ 聆听市场

挣脱同质化育种“漩涡”

什么是玉米好品种?品种推介会上,“成单7系”选育专家团队负责人、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杨俊品向参会科企专家和种植大户抛出问题。

从农民、企业、消费者不同主体角度出发,答案都不同。种植户喜欢高产、抗病等能够省心省力、节本增效的品种;酒厂觉得符合酿酒指标的就是好;淀粉加工和生猪养殖企业希望品种淀粉含量高……与市场多样化的需求相对的,却是四川玉米育种趋于同质化的现状。

由于川内玉米育种资源、育种材料几乎都系出同门,育种方法也趋同,目前四川审定的近千个玉米品种尽管生物学特性指标都“过硬”,但“撞脸”“傻傻分不清”却成了无奈现状,甚至有90%的品种因同质化严重没有投入实际生产。

品种好不好,生物学特性说了算,市场需求也要算。生产中实际问题层出不穷,与其在育种资源、材料、方法同质化的“漩涡”中挣扎,不如紧跟市场需求转换育种思路。

“成单7系”玉米品种正是在这样的反思下应运而生。“成单 716”“成单718”“成单720”“成单728”“成单729”……均是满足需求侧多样化要求,以及适应供给侧节水抗病、养分高效利用、耐密植宜机收的资源高效型品种等特色专用突破性品种。

在杨俊品看来,“成单7系”的推广,将对全川乃至整个西南玉米生产稳定带来积极影响。该团队科研人员也将进一步聚焦育种攻关,继续围绕保障四川粮食生产安全奋力贡献科研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