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何勤华 凉山观察 李思行 摄影报道


“把非遗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7月19日,美姑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彝文古籍保护与利用座谈会召开,多位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为美姑建言献策。大家认为,美姑县作为彝族聚居地之一,应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推动凉山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非遗在保护和传承中绽放光芒。

美姑位于凉山州东北部,是彝语北部方言彝族即诺苏的发源发祥之地,是“诺苏”两大祖先古侯、曲涅两部会盟的地方,这里彝族传统文化保留完整,民俗风情浓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彝文古籍文献藏量多。现有馆藏国家民族一级文物4件、二级11件、三级36件,1处省级文保单位,6项国家级、9项省级、22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9名非遗传承人。“这些丰富而精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美姑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祥福说。

具体有哪些非遗项目?美姑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勒格古者为记者发来一个网址。记者进入这个名为“美姑非遗网”的网站,发现有非遗项目、传承人、非遗视频、非遗展演等栏目。进入非遗项目栏目,清晰列举了该县国家级、省级、州级和县级的非遗名录,每项名录不仅明晰了类别、编码、批次和入选时间等,还有详细的文图介绍。

记者从该局了解到,该局积极开展田野调查,不断充实非遗资料库,收集图片资料近2万张。在传承实践方面,每年举办传承人培训会,提高传承人的学习能力和传承能力,完善非遗传承人才梯队建设,拓展非遗保护方式。当地还积极搭建平台,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以展览、舞台表演等多形式推广,增强全社会传承保护意识。

多位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为美姑如何保护和传承建言献策。西昌学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沙马打各建议,将美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纳入“十五五”事业发展规划进行编制,以非遗进校园的形式,定期开展学生课外非遗手工兴趣小组讲习、观摩、体验,以物质的形态固化非物质的技艺。

凉山州申报世界遗产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成员何万敏说,美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凝结着彝族群众的智慧与精神力量,打好“非遗大县”文旅品牌,对美姑非遗的宣传与传播要出新出彩,持续不断,长短结合,形成合力;对彝文古籍的整理与出版要轻重缓急,有先有后,注重质量,形成系列。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陈利红教授认为,美姑的毕摩仪式保留得非常完整,毕摩文献版本繁多、内容丰富。他结合贵州阿买妮诗歌《彝语诗律论》申报遗产工作,提出“建立申遗英语翻译文件审查组”,成立彝族文化专家、专业翻译人员、语言学家、文学评论家、法律顾问级成的专业团队,对于开展“毕摩文献”申报《世界记忆工程名录》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大小凉山研究中心主任李文华说,由美姑牵头申报的《凉山彝族毕摩文献》已于2010年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目前已经具备向国际区域性组织申报的资格。申报工作对于提升彝文古籍文献的保护层级等具有重要意义。

美姑县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季期间,还开展了非遗文化展览,展出了传统手工艺、彝族皮胎漆器制作、彝族毕摩绘画等非遗项目,让市民和游客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