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党和国家机构职能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台《焦点访谈》今天继续推出系列节目《伟大的历史变革》,聚焦“中国之治”新境界。

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

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今年6月,广州天河区“暖心之家”正式揭牌,为网约车司机、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提供30多项服务,让他们“累能歇脚、热能纳凉、饿能吃饭、急能办事”。

这项暖心服务是由刚成立的广州市天河区委社会工作部牵头打造的。

中央社会工作部是2023年在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新组建的,使社会工作力量在党的领导下得到有效整合并形成合力。

在这轮机构改革过程中,还出台了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科技委员会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基本形成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制度建设,亲自谋划、亲自部署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提出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认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在党的二十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述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性。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十多年来,我国围绕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等13个方面的制度,着力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图谱,奠定“中国之治”的制度基石。

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

十多年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坚决破除一切妨碍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优势,国家正处于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制度建设,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就尤其重要。”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王满传说。

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多头分散、条块分割是过去困扰我国政府部门设置的一个顽疾。

十多年来,我国通过三轮机构改革,逐步理顺了中央和国家机关层面存在的部门职责交叉、关系不顺的问题。党和国家机构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国家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在上海浦东新区的政务服务中心,一位企业工作人员正在办理公司的食品经营许可证,仅20分钟就办完了手续。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工作。总书记来到位于上海自贸区外高桥综合服务大厅与工作人员交流,他强调,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按照先行先试、风险可控、分步推进、逐步完善的原则,把扩大开放同改革体制结合起来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

机构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治理效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张翼表示,改革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进一步放权让利,激活市场,在社会的秩序与活力之间形成平衡,厘清市场、社会、政府之间的关系,形成该市场办的事情交给市场去办,该社会办的事情交给社会去办,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进一步简政放权

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

“最多跑一次”是浙江省2016年推出的一项改革措施,目的是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在浙江,每天有300万以上人次登录“浙里办”APP办理业务;线下则各地整合窗口资源,让办事服务提质增效,在过去一网通办的基础上“不进门、不见面、依法办、高效办”。

杭州市富阳区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钟宏强介绍,2019年开始,我们探索公民个人人生“一件事”、企业法人“一件事”和投资项目审批“一件事”,减少企业群众跑动次数80%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简政放权。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和企业家的座谈会上,和企业家们谈心,给他们鼓劲。总书记特别强调“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支持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合作和竞争”。

近年来,我国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经营主体准入壁垒大幅破除,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和要素市场制度,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一系列改革举措。

从微观到宏观,从细处到全局,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十多年来,政府取消下放超过千项行政许可事项,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大力减税降费、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推行政务服务网络化、标准化、便利化,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截至2023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1.84亿户,其中民营企业超5300万户,分别比2012年增长了2.3倍和3.9倍。

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不久前,北京市朝阳区小关街道的一些居民拨打12345热线,反映屋顶漏水问题。

面对群众的迫切诉求,小关街道下定决心彻底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目前有8栋楼的防水基本完成了施工。

从2019年以来,北京市对12345市民服务热线进行创造性改造,形成了以“接诉即办”为牵引的超大城市治理新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各级政府的根本宗旨。”在此理念指引下,我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构建起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在十多年的实践发展中,我们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在一次次大考面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展现出“中国之治”的强大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通过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创新发展中取得了突破性的实践成果,坚定了党和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底气。

■ 2013年: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 2014年:大力推进“简政放权”

■ 2015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2016年:“最多跑一次”实践推行

■ 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

■ 2018年:《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实施

■ 201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出台

■ 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排名从世界90位上升到31位

■ 2021年: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 2022年:启动“大规模减税降费”

■ 2023年:启动“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 2024年:启动 “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