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文露敏 摄影报道
5月21日,中国科学院第20届公众科学日成都分会场活动正式启动。这也是这场面向公众的“科学盛宴”走过的第20个年头。
“今天我们不只讨论科学,还要讨论科学与人文,就从一座庭院讲起。”当天15时30分,兴隆湖畔,在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科学城园区学术交流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周绪红为400余位学生讲述起“千年庭院”如何为他打开一扇“窗”的故事。
周绪红长期从事钢结构、钢-混凝士混合结构和桥梁结构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他口中的“千年庭院”,指的正是鼎鼎有名的岳麓书院。
活动现场
1977年,周绪红从自制的收音机里,听到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凭借平时的读书笔记,他铆足了劲,考入湖南大学,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从此步入“岳麓书院”。
在现场,周绪红展示了岳麓书院后花园的“源头活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跨越千年,南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余音犹在。
“以源头活水比喻要不断读书,才能汲取新的营养,并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创新’何尝不是如此?”周绪红以“源头活水”引出创新话题。
他回忆,本科刚入学时,少有正规教材,只能依靠油印材料或借阅资料。为应用科学研究提供创新思路与方法,了解科技前沿,周绪红想尽各种方法打好数理基础、加强外语基础。“无需老师布置,也无需老师批改,一个题目做七八个解是常事。”到实验室做实验、整理数据、编程序……构成了他的日常。
周绪红院士作主题报告
周绪红告诉孩子们,科学研究就是要勤奋努力,持之以恒,点点滴滴,久久为功。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理论、技术与工程应用”,正是周绪红团队历时20年的科研成果。
最后,周绪红寄语台下的少年,把个人成长与国家需求结合起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将科学与人文结合,全面发展,“培养兴趣,为今后的选择平添一份快乐。”
自2005年起,每年5月,中国科学院100多家科研院所和3所大学都会开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等高端科研设施;开展科普讲座、实验演示、互动体验、科普剧等覆盖多个学科领域、形式丰富多样的“硬核”科普活动;以院士为代表的一线科技工作者在真实科研场景中与公众面对面。
除了科学家的成长故事,当天,在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科学城园区,中学生们还来到山地灾害链综合实验模拟平台,观摩两栖爬行动物,并参与植物标本制作等,体验了众多特色科普活动,实地感受科学的魅力。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多啦CC梦 2024-05-22
院士开腔,知识的麦克风已就位!理论物理的浪漫、生物奥秘的探索,甚至是宇宙深处的呼唤,都在这场智慧嘉年华中一一解锁。这不仅是科学的节日,更是好奇心的狂欢,让每一个‘为什么’都找到答案,每一个‘怎么可能’都变成‘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