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农历三月二十八前一个周左右,四川名山茅河镇迎来一年中最大的人流量。这个处在名山、蒲江、邛崃三地交界的小镇,在此期间,每天都会有数倍于当地常住人口的客流,即使农历三月二十八当天恰逢“五一”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当地老人会说,到这一天,客流才会到达顶峰,“因为是‘正期’,不管怎样人们都会来。”

当地把这场一年一会的热闹叫“3.28”坝坝会,当地人则更习惯叫它“赶会场”。从庙会脱胎而来的坝坝会,如今有6天的会期,若天气允许,能从早上一直开到晚上十一二点而不散。进不去,成为来客面临的主要问题;客太多,成为商家面临的主要问题。

逢坝坝会,茅河全镇都是会场。当地把镇上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给不同类型的商家统一安排摊点,引进的马戏团、游乐园等业态,让吃喝玩乐在坝坝会上都有落脚点。来到坝坝会,在一两百个摊位面前,每个人都能找到可以做的事。

5月6日,坝坝会迎来最后一天,农历三月二十八过后,人们期待的是明年的再会。而当地人对这场热闹的期待,从清朝顺治年间开始,已有300多年。

坝坝会上人山人海(肖洋 摄)

从庙会开始 坝坝会被赶成“非遗”

茅河的坝坝会,从来不缺观众。

只要一临近农历三月二十八,赶坝坝会的人不用通知,会自发来到这里。今天的坝坝会已成为一个叫“川西民俗:茅河3.28坝坝会”的非遗项目,作为这一非遗项目的第一代传承人,81岁的蒲永鸿生在茅河、工作在茅河、退休后也住在茅河。这几十年来,他见证这场坝坝会的发展,也曾参与到这场坝坝会的改革中去。

他说,这场坝坝会从庙会演变而来。过去讲,农历三月二十八是当地庙里供奉的菩萨的生日,大家在当天来,会期一开始只有一天。作为一种民俗活动,当天,人们会请菩萨出来看戏,会举行一些祈福活动。后来,庙会的规模越来越大,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来的人也越来越多,沿河也就形成了小市场。

时间往后走,庙会的属性就逐渐淡弱。

坝坝会上人山人海(肖洋 摄)

实际上,在以前,这个坝坝会也叫川西坝子坝坝会,当地也称为“春苔会”,从成都一路赶会赶到茅河,赶完茅河的会,又要迎来新的一轮农忙。到茅河,基本也就是农历三月二十八左右,“春苔会”碰上庙会,让这最后一站,也几乎是最大一站。在物质相对匮乏的过去,乡镇上的经贸交流不发达,人们就通过这种“春苔会”买一些平时买不到的东西。

蒲永鸿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们就开始利用坝坝会的名气去推广茅河。最开始,他们的初衷是宣传茅河、发展茅河和快乐茅河,而最后这一点,是想为茅河的居民提供一个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场所。

当时,茅河的农产品在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通过坝坝会,他们想搭建一个对外交流的平台来助力茅河的发展。在蒲永鸿的回忆里,最开始做的时候,他们还专门到外地请人带着摊贩、剧团等来茅河。几百年沿袭下来的传统,大家看得到里面的机会,都愿意前往。茅河为他们提供方便,他们也为茅河提供一些机遇与可能。

回顾茅河坝坝会的过往,蒲永鸿看到的是,从庙会到商品交换再到集农贸、商贸、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今天的坝坝会可以说是美食节、灯光节、会友节、夜宵会、民间歌舞会,甚至是农耕文化传承会。

他说,以前的人们更习惯叫“3.28”会场,叫坝坝会的时间不过一二十年。即使在交通相对不发达的以前,无论是茅河当地,还是名山,亦或是蒲江、邛崃等周边地区,人们都对这场盛会充满期待,无论是搭车还是走路,到农历三月二十八,都会到茅河赶一次坝坝会。这几十年下来,他感受到的是,这场坝坝会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人们对它的热情依旧不减。

从去年开始,茅河“3.28”坝坝会再和人们见面。蒲永鸿曾到镇上的多个点位上观察计算过人流。他说,据他不完全统计,人流最高峰时,一天之内茅河境内来客预估能有十万。这一数字,是茅河常住人口的近十倍。

茅河镇的一河清水(肖洋 摄)

比春节还热闹 “‘3.28’一定回来”

为了准备今年的坝坝会,茅河镇把临溪河沿河一带打理了出来。让大家在感受坝坝会之余,能坐下喝喝坝坝茶,歇歇脚。

到下午时,河边的茶铺人多到要拼桌。时间再迟一些,后来人连拼桌的可能都没有。茶客调侃老板“烧开水都烧不赢”。

办坝坝会时,镇上的公共区域会通过招租的形式引入商家。今年的坝坝会,茅河规划了美食、购物、马戏、游乐园等不同的区域。招租事宜,当地不愁。“3.28”坝坝会就像个金字招牌,商家都知道,来了就赚。

茅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毛宏凯说,收的租金被用在坝坝会的氛围营造、基础设施维护、会场清洁等方面。在公共区域之外,商家会租借居民的场地来做这为期6天的生意。“今年的坝坝会一结束,人家直接就把明年的定金交了。”

今年坝坝会和去年一样,过来的车辆一边堵住国道318线,一边堵住从名山下来的快速通道。如何进入场镇赶到这个坝坝会,成为出发稍迟的来客面临的最大问题。去年坝坝会,通信运营商为保障通讯开了七八个基站,仍不能满足坝坝会上来客的需求。今年,保障通讯的基站开了14个。人多时,站在街上不用走,自有人流推着你向前。那是一种类似于地铁早高峰的感受。

镇上规划了免费停车场,但场地终究是有限的,当地居民也不得不把空闲的场地拿出来为游客免费停车。但即使这样,在坝坝会上停车依然很难。

毛宏凯说,今年坝坝会规模依旧很大、很热闹,当地居民收益也很好,网上全是自发为茅河宣传的人,这一场“3.28”算是圆满。对于当地及周边的居民而言,这一场坝坝会已经成为到特定时候非来不可的活动。茅河及周边的人,从小跟着家里长辈赶坝坝会,长大了又带着自己的孩子来赶坝坝会,赶“3.28”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传承。

马马灯的非遗展演(肖洋 摄)

今年,坝坝会上融入了很多民俗的东西,比如马马灯巡演、打铁花、汉服巡演等。镇上的广场搭建了舞台,开幕式过后,舞台就留给了想要上台的来客。每到下午,人们就上去利用现场的设备在台上唱歌跳舞。

在赶坝坝会的人中,除了茅河当地人和名山人,蒲江、邛崃来的游客也占很大一部分。除了自驾过来,还有通过旅行社专门来的。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在网上能看到的表演远比坝坝会上的多,在网上能买到的东西,远比坝坝会上丰富。在毛宏凯看来,今天坝坝会对人们仍有如此大的吸引力,除了传了300多年的历史和当地人从小而来的记忆外,更多的是体验一种感觉。他这么理解这种感受——置身其中,在人流里感受人间烟火气。

坝坝会上买棉花糖的小朋友(肖洋 摄)

人多就热闹,热闹才人多。这种看似存在悖论的东西,在茅河形成闭环。毛宏凯说,被当地及周边人认可,是茅河“3.28”坝坝会最大的优势。对他们而言,这场坝坝会既不是简单地赶大集,也不是一般的民俗文化会节,更像是一次比春节还热闹的节日。

谈及此话题,当地人会说:“过年我不一定回来,但‘3.28’我一定会回来。”

坝坝会上玩耍的小朋友(肖洋 摄)

一年一会 坝坝会也要更年轻

在热闹之外,这个“300多岁”的坝坝会,也需要变得年轻。

茅河镇党委书记李佳说,虽然茅河“3.28”坝坝会有历史、有基础,镇上也在不断丰富其内涵,但现在坝坝会上的业态,已和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不太匹配。

在以前,坝坝会更多考虑吃穿用。但如今,没有新业态,没有能让大家打卡拍照的东西,就没法吸引年轻人。业态更新和坝坝会的再升级是当地面临的问题。

茅河对坝坝会也有着其他期待。李佳说,和“3.28”坝坝会期间的人挤人不同,平时的茅河安静,只有临溪河向东流的水声。如何把会节经济转化为节假日经济,也是当地想通过坝坝会回答的问题。

坝坝会热闹过后,当地也想平时镇子热闹一些。今年“3.28”坝坝会的主题定为“赶坝坝会,喝坝坝茶”,其目的也在于此。李佳说,今年镇上一些区域做了提升,沿河被打理出来,人们赶坝坝会能够看到这一河漂亮的水。今年提坝坝茶,也是想让因坝坝会到茅河的人,把“茅河河边也可以放松休闲”这一消息带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在周六、周日,茅河也可以是一个好去处。

如果后面有余力,李佳谈到,沿河两岸当地还会继续打造,包括旅游步道、骑行道等都在考虑范围内。现在,通过一些小小的努力,取得一些小小的进步,则是当下的“小确幸”。

坝坝会上,玩耍的小朋友(肖洋 摄)

对于一个传承了如此之久的民俗文化会节的未来,李佳说,首先要保持住的,是原来的传统与优势。在这基础上,才是探索与创新。对于来参加坝坝会的人而言,能体会到乡愁记忆,能感受到乡镇生活的美好与向往,远比感受城市生活、现代商业来得重要。

但当地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仅从形式上,似乎已经无法把茅河“3.28”坝坝会和其他地方的坝坝会区分开来。李佳说,她们也一直在谈论一个话题,就会节说会节,她们也觉得坝坝会缺少一些有核心竞争力的东西。单纯地逛和耍,似乎没法让这个坝坝会“更上一层楼”。

除了逐步更新的商业业态外,李佳还谈到一个设想,在坝坝会上融入乡村歌唱比赛等活动,选手就从茅河及周边邀请。她说,以前有过类似的活动,大家对此的热情完全超乎想象。原以为大家羞于上台展示,实际上,每天想要上台的人都在排队等麦克风。

“这个东西,我们是否可以尝试一下呢?”

坝坝会上,在充气城堡玩的小朋友(肖洋 摄)

对于这个问题,今年的坝坝会上没法看出答案。不过,当地一直在竭尽全力让这场延续了300多年的热闹焕发更蓬勃的生机。

茅河镇外,迎接来客的,是一个搭建起来限高4.5米的拱门。进了门,就是满满的人间烟火气。走出这个门,即使是晚上十一二点也会有属于坝坝会的灯光照明。一年一会,期待明年再会。

来源:封面新闻

记者:肖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