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众号(ID:xhmrdxwx)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周闻韬、张子彧、王全超(参与采写:徐婉婷)

“你是坏种子

不发芽、不长大,也不结果

你该被打碎

你枯死,被烧焦无妨

就永远留在孤独中吧

你不会变好”

在周新雨的相册里

至今珍藏着这样一幅画

画上是一颗没有发芽的种子

埋在土里的根是一团黑线

底部写着上面这首小诗

写诗的女孩只有10岁

是一位抑郁症患者

周新雨见到她时

女孩的眼里全是泪水

“心灵的苦楚

甚至大于肉体的痛”

这幅画、这首诗、这双眼睛

让周新雨做出了一个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

1988年出生的周新雨

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精神科副主任

也是精神医学专业

一名年轻的博导

攻读硕博研究生期间

他选择的方向是神经内科

在导师的指引下,他接触到

有关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研究

上门诊收集样本期间

与抑郁症小患者的近距离接触

使周新雨的内心备受触动

2016年,周新雨博士毕业

“如果遵从惯例选择去神经内科

就不能延续先前的研究

也不能把成果用在病人身上

这是一种遗憾”

他决定转到精神科

用尽全力去做研究

解救那些“写诗”的孩子

证明他们只是生病了

需要治疗和帮助

才不是孤独的“坏种子”

作为重庆医科大学

近60年来第一个

主动申请转到精神科的医生

老师们感到惊讶

家人满怀不解

再三劝他慎重考虑

但这些都未能阻挡周新雨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为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

打开一扇“希望之窗”

此时的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

尚无针对性“良药”医治

“过去把青少年

当作‘小大人’治疗

是不可取的”

周新雨决心找出

适合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

优化治疗方案

他带领团队

收集了大量临床试验数据

但想进一步推进

必须依靠大数据分析法

进行“网络荟萃”

然而这一方法

当时国内无人掌握

寻求外援则屡次碰壁

周新雨决心

自行攻克技术难题

这支平均年龄

只有二十多岁的年轻团队

开始跨专业学习

数学建模和统计编程

为尽快取得突破

大家吃住都在实验室里

在比较多种抗抑郁药物

疗效与安全性后

发现一种药物

在儿童青少年治疗中

是有效且安全的

这一成果后来发表在

国际临床医学顶刊《柳叶刀》上

相关诊疗方案

也被写入了多国的权威医学指南

周新雨如愿

为抑郁症孩子打开了

一扇关键的“希望之窗”

他还组建起志愿服务队

为5000余名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

开展免费心理健康筛查及义诊

不断地推开紧闭的心窗

用专业与博爱

践行“温暖医者”的人生誓言

……

作为今年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之一

周新雨谦逊地说

这份荣誉更多地体现了

国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视

以及对整个团队的肯定

对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研究

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让阳光照进每个孩子的心灵

他和同事们将为此继续努力

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请扫二维码

关注新华每日电讯视频号

监制:卢刚 | 责编:雷琨 | 校对: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