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曹凘源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德阳广汉市高槽村108国道旁的德阳华太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太生物”),上午10时,企业生产车间内竖着的一排高大的铁桶正在进行大量高纯度鱼油提炼,隔壁的库房外停放着两辆红色的货车,用蓝色油桶灌装的鱼油正在打包装车。稍晚些时候,这些货物就将发往沿海城市,再通过海运出口到欧美国家。

打包好,等着出口发运的精制鱼油货品。受访者供图

据成都海关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四川鱼油出口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4%。其中,德阳鱼油出口额就达2.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7.5%,占全省总量的87%,占比近9成。

地处内陆,为何能拿下水产业的“单项冠军”?从十几年前的鲜为人知到如今出口总值全国第一,四川鱼油如何做到畅销全球?带着问题,记者走访了企业和海关,探寻背后的故事。

原料来自南美,企业为何舍沿海而选内陆?

精制食用鱼油主要从金枪鱼、三文鱼等深海鱼中加工提炼,企业所需的原料大部分进口于南美洲的秘鲁渔场,进而在德阳进行提纯深加工,形成高浓度鱼油再出口。

本地不产原料,沿海距离更近,为何还要舍沿海而选内陆?

作为德阳最早做精制食用鱼油生产的本地企业之一,在华太生物总经理马丽敏看来,德阳有着更高的“性价比”——相较于沿海地区,在西部地区投资建厂,无论是土地、劳动成本、税收政策等方面都更有优势,德阳对本地创业的企业也给予了良好的政策扶持。

“从运输成本来看,相较于两千到三千美元的进口单价,几百元人民币的运输费几乎可以忽略,所以我们选择在这里扎根。”马丽敏说。

原料靠进口,所以想要长远发展,必须要在提炼技术上创新提质。

“按照欧美国家标准,精制食用鱼油提纯度达到97%以上就达标了,但是通过多年的技术创新和设备提升,我们的鱼油提纯度理论上可以达到99%。”马丽敏介绍,精制鱼油是从粗鱼油开始加工进行提炼,从而达到满足人类食用的国际国内标准,目前企业生产的鱼油已经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季度销售额相比去年同期增幅30%以上。

产自德阳的食用鱼油。受访者供图

为什么增长良好?马丽敏解释:“我们企业生产的精制鱼油只是半成品,其他省市可能也有鱼油加工企业,但是大部分都是做成胶囊等成品在国内外销售。因此,这也被列为我们下一步的发展规划,依托广汉本地具有胶囊制作原材料的优势,我们正在规划建设胶囊加工产线,预计明年就能投入使用。”

市场几经动荡,怎么做到出口量全国第一?

鱼油市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2016年,随着海洋资源的逐步匮乏,秘鲁等全球重要渔场所在国的原料供应大幅缩水,初级鱼油粗品的进口价格结构性上扬,四川鱼油出口量同比应声下跌超40%,货值下降近1亿元人民币。

如何帮助企业稳产保供?作为产品进出口的“守门员”,德阳海关迅速推出14条促外贸、稳增长具体措施,为企业解决发展难题。

“我们在做好属地查检、安全抽样检测等工作,确保原料安全、生产安全的同时,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自检自控体系。”德阳海关监管科三级主办吴绍军介绍,截至目前,德阳所有鱼油出口企业均已通过HACCP、ISO22000等国际认证。

知己更要知彼。缺乏专业人才,国际贸易信息滞后,频频变动的境外法规标准让鱼油出口企业时常遭遇技术性贸易限制措施。例如食用鱼油,我国的强制性标准与欧美国家标准相比差异较多。为此,德阳海关抽调技术人员组建境外预警信息收集分析团队,收集研判境外法规标准,逐条翻译研究国外进口水产品变化情况,第一时间解决企业因进口国要求变化导致清关受阻等实际困难。

新的生产方式也带来了助力。“公司质量管控的人员占公司总人数达到了20%,每年仪器、研发投入上千万元。”四川欣美加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副总经理杨国文介绍,企业探索出了独有的三次多级分子蒸馏技术,引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以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一流检测设备,并采用了连续式智能化生产,在同样大小面积的车间,产能提高了7到10倍,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面向未来,该企业还计划投资1亿元,在2025年建成5G+工业互联网数字工厂,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

良好的营商环境加上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让德阳本地形成了名优鱼油系列品牌。更重要的是,随之而来的企业聚集效应和品牌效应的双重叠加,让德阳鱼油产品从当初的鲜为人知,变成长期稳坐同类型出口商品第一把交椅,如今正在探寻着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