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娟 川观新闻记者 何浩源

12月4日凌晨2点,四个穿蓝色工作服的中年人带着工具箱、和一根长约1米4的听杆等,打着手电筒走进邻水某小区的地下车库。到达一水管处,一人用细长的听杆底部放在水管上,示意其他人安静后,将耳朵贴上顶端的听筒。静悄悄的车库,只能听见细微的工具移动声以及时不时的交谈声。

这群人是邻水爱众水务有限责任公司的抢修维修大队的员工,但此时却换上了另一种身份——该公司的管网探漏小组,在夜间对邻水县各市政、小区以及城乡结合部等地的管网进行排查,并维修漏水管网。也正是夜间管网探漏这个“新招”,让该公司的漏水量大大降低,与2019年同期水损相比,2020年直接降了约8个百分点。

从外聘公司到自行探漏,一年可节省668.46万吨水

如何辨别埋在地底深处或其他复杂地形的水管是否漏水,是让大多数水务公司都头疼的“老大难”问题。

“以前公司都是从外面请专业公司来探漏,一年一次,为期一周,但后来发现效果不理想,收费也贵,水损也迟迟没有降下来。”邻水爱众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陈建因介绍,今年4月,趁爱众公司鼓励员工创新创效,邻水爱众水务将有长期工作经验的抢修维修大队员工组织起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成立管网探漏小组,为公司节省高昂探漏费,也为员工增收。


12人的管网探漏小组分为2个班组,技术组员们的平均工作经验都在25年以上。除雨天外,前期每晚进行集中探漏,7月后受天气影响改为一周两次,探漏频率远高于以前。

一开始,只依靠听杆等一般工具,组员凭借丰富经验,十几天内就发现并修复了近20处漏水管网。6月初,公司引进一批新的专业设备。截至11月16日,该组已探出大小漏点109处,如果按漏损时间一年240天计算,可降低漏损水量668.46万吨,相当于1778.11万元水费。

“夜行侠”:探漏考验技术,还考验“三力”

对大多数人来说,晚上11点至次日4点,应该还在梦乡,但探漏小组已经带上工具,奋斗在地下车库、马路甚至是在郊区。

“夜晚进行探漏,是因为比较安静,方便听音。另外,此时用水少,水流稳定,也易辨别哪个管网漏水。”44岁的曾永红是抢修维修大队的队长,也是探漏小组的副组长,有着22年的工作经验,他光听水声,就能大致判断出漏水处。“正常管网是稳定的水流声,而漏管声音大且急促。”

对这群“夜行侠”而言,探漏不仅考验技术,还考验脑力、耐力和体力。

8月21日处理东方明珠后门环城路的漏水管网,是探漏组所遇难度最大的一次。这地下车库的负二楼长期渗水,以前探漏公司化验时,并没有发现余氯(自来水中的成分),认为渗水可能是地下水,于是判断该处没有漏管。但当时探漏组并不认同,于是用工具沿着附近管网线路一一排查,终于在距离渗水处200多米,中间还隔了2栋建筑物的地方发现了漏管。此处管网是2003年安装的,再加上地势移动,漏水已经很严重,达每小时20多吨。从发现到修复,组员们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才完成。

“探漏不仅是一门技术活,还是门体力活。”曾永红介绍,他们探漏时,还要带着铁拉手、钢筋棍,因为经常要撬开井盖、石板等重物,观察下水道,辨别附近水管是否破损。有时还要几人合力才能撬开,极大地考验组员们的体力。

夜间探漏工作结束后,白天还要正常上班,虽然只有4、5个小时休息,但他们却很有干劲儿,不仅省水,自己还增收。而且所做出的成效也传播开了,大竹的某单位还专门请其探漏。爱众其他子公司也纷纷效仿,邀请探漏组传授经验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