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唐小未

“生态保护有个认识过程,今天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共识,生态文学的环境越来越宽松。”

2020年秋,《王治安文集——当代中国生态解密》结集出版,共六卷,包括土地、粮食、森林、人口、移民、熊猫,展现了对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关切与忧思、人类尊重自然的呐喊与觉醒。

记者:您的生态文学主要关注什么?

王治安:生态文学是一种现实主义文学,在国外有上百年的历史,20世纪末在国内爆发。这与中国的现代化、工业化进程有关。它主要反映现实中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威胁到人的生存、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生态文学领域,分为三大类:生态文学,关注生态恶化;大自然文学,把目光放在天空、海洋;环境文学,比如江河生态报告等。我的定位是生态文学,写人与自然的关系。

记者:您作品的特征和个性是什么?

王治安:大众、真实和辣味。我的作品聚焦普通劳动者,着力反映他们创造社会财富中的欢乐与焦虑。这些是颂扬普通人的“平民文学”。真实是报告文学的生命,所以我不能说假话。我的作品有浓郁的酸味、辣味,被指责为揭老底、抹黑,不那么养眼,却是一剂“苦口良药”。

在作品中,我既说问题,也说功德,对那些于人类有益的事,给予表扬与倡导,让广大读者看到希望和未来。

记者:您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态文学?

王治安:我不是先知先觉的先行者,我所著的生态文学作品,是与自己的人生思路和时代相关的,它记录了我国建设“生态文明”、修复生态环境所走过的艰苦历程。我耗去几十年光阴,写下了这些支离破碎的文字,只记录下时代的一部分。

当下的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但还有很多问题,要持续去解决。我自己也要写下去,正在写一部关于大熊猫保护的非虚构文学作品,大约30万字,写大熊猫的生存史、森林史、地震史、保护史。初稿已经写完,但还需要一两年的打磨,可能要到2022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