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军 内江观察 张啸 川观新闻记者 郑志浩

“大家加把劲,争取尽快把土地翻新和整理出来,还有十多天,天冬种植的最佳时节就到了。”11月30日,内江市郭北镇青台村村支部书记汪东海望着眼前的300多亩土地,此刻他正带领着村民抓紧翻新土地和育苗,为天冬种植的最佳时节来临做准备。

借助国家大力复兴中医药的契机,东兴区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聚力打造“中国天冬之乡”。近期,东兴区召开了“打造中国天冬之乡——内江市东兴区中医药产业推介会”,向全社会释放出了发展天冬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根据规划,从2020年到2030年,东兴区将种植15万亩天冬,并以此为依托建设国家级生态种植基地、国家级现代加工产业园、国家级仓储物流基地和专业化交易平台、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坚定不移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绿色发展之路。

种植历史悠久 

发展天冬产业有底气

据悉,天冬是内江唯一的道地中药材,东兴区的气温、日照、雨量、土壤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天冬种植。《证类本草》《药物产出辩》明确记载,天冬“以产四川为上、主产在内江县”。权威机构检测表明,东兴天冬条粗壮、色黄白、半透明,品相佳、等级高,富有养阴润燥、清肺生津、抗肿瘤、抗氧化等功效,有效成分含量达97%,天然符合出口标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内江天冬种植的鼎盛时期,规模达3万亩。用天冬制作的天冬蜜饯、天冬药膳、天冬酒等均是东兴区特色产品,天冬蜜饯制作技术还被评选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来,随着内江糖业的衰落,天冬种植面积大幅萎缩,主要是农户房前屋后零散种植。

除了天冬,东兴区还盛产多种中药材,是名副其实的药材宝库。2018年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初步探明,东兴区现有中药资源430余种,中药材种植涉及铁皮石斛、枳壳、天冬、黄精、栀子等13个品种,面积达7.15万余亩。其中,桑种植面积4.2万亩、花椒种植面积1.75万亩、枳壳种植面积5000余亩。

抓住机遇谋发展 

天冬产业推进迅速

在东兴区的大力推进下,东兴区天冬产业快速推进。11月30日,记者先后探访了白合镇和郭北镇两个天冬种植基地。

2018年1月,内江人陈忠佳回到东兴区白合镇种植天冬,规模从最初的10多亩发展到如今的500多亩。“明年10月份第一批种植的天冬就可以采收了,预计亩产值可达到10至15万元。”陈忠佳表示,自己非常看好天冬产业的发展前景,将继续扩大天冬种植规模,力争达到1000亩左右。

随后,记者又来到郭北镇青台村,一进村子,便看到遍山的土地中点缀着几处艳红,农耕机的轰鸣声映衬着村民忙碌的身影,青台村村民正忙着将眼前这300多亩土地翻新整理。“我们的天冬种植前土地开垦必须经过11道工序,并且严格按照国际种植标准。”青台村村支部书记汪东海说。青台村天冬种植不仅历史久远,村民大多都有着20多年的种植经验,而且有着更为优质的种植土地,一株天冬最高产量达到过30多斤。“除了我们看到这300多亩外,另外还有将近1000亩土地正在规划整理中,紧接着便会投入天冬种植。”

除了白合镇、郭北镇,东兴区还有其他乡镇也在快速推进天冬种植。

为何东兴区选择天冬产业作为一号工程进行推进?

东兴区虽是主城区,绝大部分区域却是农村。天冬产业只是一个开始,东兴区委区政府在下一盘大棋,目标瞄准的是有着巨大市场潜力的中医药产业,以此来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工作,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发展中医药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并即将成立‘打造中国天冬之乡’专班和东兴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推进中心,按‘五个一’标准强力推进中医药产业。”东兴区卫生健康局局长吴大有介绍,东兴区以石子镇三县村建设10000亩天冬种植核心基地为引领,在石子、白合、杨家、平坦、高梁、郭北、顺河、田家、永福等镇布局沿清流河种植带,力争2030年种植天冬15万亩,保证每年有5万亩天冬可以采挖。

同时,东兴区将在田家镇建设占地2000亩的东兴区现代中医药精深加工产业园,引进国内知名企业投资中药材种植、生药加工和高端制药等行业,开展大宗中药深度加工,提升品牌效应;在东兴经济开发区商贸物流片区,建设总规划1052亩的东兴区中医药仓储物流基地及专业化交易市场,为中医药产业提供物流支撑;积极申请天冬、铁皮石斛药食两用物质试点,充分挖掘其潜力,将天冬、铁皮石斛与大千美食文化融会贯通,丰富壮大“康养东兴”品牌。

9月19日,在2020四川内江人才活动周活动上,东兴区政府一口气与四川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人民医院、重庆市中药研究所等3家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规模建设中药材产业带、培育引进生物医药企业、建设中药材交易平台、布局发展中医药+康养旅游新业态等重点内容展开合作。

“与重庆市中药研究所签订的合作协议里,就包括共同开发蜜饯、饮料等大健康食品等内容。”吴大有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