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史晓露 燕巧

“我们要当好‘草老板’。”前不久,在广元市剑阁县举行的全省种草养畜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数十家省内外企业纷纷表态:向畜牧业的上游畜草业进军。

去年,四川省牛羊存栏数分别为850万头、1500万只,位居全国第一和第六位。但长期以来,养殖场从国外和省外买入饲草却是常态。如何突破饲草不足这个川牛羊产业发展的短板?

产量不足百万吨   青贮饲料95%需求靠调入

“我们是草原大省,但不是饲草生产大省。”四川省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给出一组数据:四川农区饲草资源丰富,占全省草地总面积的21.4%。去年,四川人工种草保留面积已达1284.1万亩,饲草产量890亿公斤左右,但这些远不能满足川牛羊的“胃”。

“产草量太低,天然草场又不能开发。”前述负责人介绍,四川草原绝大部分集中在川西高原,受霜期较长等影响,单位面积产量仅为东北地区草原的三四成。这意味着,养活大量的川牛羊,需要各类人工饲草(青贮饲料)。而目前,四川青贮饲料产量不到100万吨,占全省需求总量不足5%。紫花苜蓿、燕麦等青干草缺口更大——调入率高达98%。

一边是紧缺的饲草,一边是高速发展的川牛羊等畜牧产业。四川规模以上的养牛场和养牛专业户有9252家、规模以上的养羊场和养羊专业户有3631家。初步测算,四川牛羊兔等饲草全产业链的市场价值1780亿元。论规模和产值,均位居全国前列。

“‘口粮问题’已成制约四川畜牧业发展的最大短板之一。”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坦言。

培育生产主体   提升技术支撑水平

“眼下正是搞饲草产业的好时机。”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明确要求牛羊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奶源自给率保持在70%以上,中央和省级层面的政策红利正在不断释放。

业内人士表示,破解川牛羊的“口粮”不足问题,只能从青贮饲料入手。

如何提升青贮饲料产能?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给出答案:聚焦提升现代畜禽饲草种业、饲草产业发展水平两大重点,加快饲草生产现代化。具体来说,是培育壮大生产主体、提升技术支撑水平。

提到生产主体,一组数据让人感慨:目前,全省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51家,涉及草业的仅有1家。

“我们觉得,还是要抱团取暖、互帮互助。”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草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就在11月,四川省现代草牧业创新联盟成立,联盟拥有上百家会员企业,将设立基金。

技术创新必不可少。四川将整合现有的科研院所等资源,与临近的云南等省份合作,启动联合攻关项目。预计未来五年将进一步普及良种、良法。“特别是要解决饲用玉米和各类饲草种植、收割、加工、贮存技术和草食牲畜养殖技术。”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图片来源:燕巧/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