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坐落在四川省西南部,这里,峰峦叠嶂,山川秀美;这里,曾实现“一步跨千年”的社会变迁;这里,亦是贫困程度最深的“三区三州”之一。

2014年,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犹如万道金光,划破云霄,照耀凉山的村村户户,照进每个人的心田。

农发行凉山州分行是全州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自脱贫攻坚以来,该行紧紧聚焦凉山深度贫困地区,运用信贷政策,引进金融活水,全力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

如今5年过去,一份振奋人心的成绩单摆在面前:累计获批贷款210.53亿元,其中扶贫贷款121.78亿元,累计投放贷款112.40亿元,其中扶贫贷款56.02亿元,在粮食安全、棚改、水利、交通、教育、产业等领域覆盖凉山全州17个县市。

成绩的背后,凝聚了无数农发行人的拼搏与奋进,他们肩负责任和担当,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书写下壮丽的篇章。

聚焦基础建设,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7月2日,会理县新安乡回龙村,阳光下,从金沙江提灌而来的河水正从引水管道汩汩冒出,流进回龙村家家户户的水池与久旱龟裂的农田。

“政府给我们盖了新房子,水泥路直接修到家门口,现在水也有了,这日子越过越好了!”看着白花花的自来水,村民们欣喜若狂。

曾经的回龙村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小路,一到雨天就泥泞不堪,出行苦不堪言。更令人苦恼的是,整个村子仅有一口饮用水井,争水抢水引出的纷争从未消停过。

自脱贫攻坚实施以来,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路网改造,这些问题和困难都迎刃而解。翻天覆地的巨变让回龙村村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也共享到凉山分行为支持凉山脱贫攻坚基础建设提供的金融保障效益。

回龙村的变化是凉山分行聚焦全州基础设施建设一个缩影。农发行人深知,基础设施建设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必要条件。

为此,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补短板”作用,在全州范围内投放90余亿元信贷资金全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省道103美姑大桥段改造,甘洛、会东、会理农村路网改造,盐源、雷波市政路网建设改造项目,西昌、德昌、雷波、会东等县市棚户区改造建设,美姑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甘洛县“4.20”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昭觉“悬崖村”、喜德东山国际人居环境改善,美姑、德昌生态环境保护,布拖、昭觉、美姑、越西贫困村提升,德昌、盐源水利建设等项目。

一个个基础设施项目的修建,惠及数万贫困人口,为他们脱贫奔康夯实了基础。

推动扶贫搬迁,贫困人口“迁出好日子”

说起搬新家那天,越西县瓦曲觉乡俄洛村贫困户仍难掩激动。

2018年,俄洛村山脚下,客运面包车排成了长队,盛装的村民陆续聚集,将大包小包的行李装车。从今天开始,俄洛村的228户贫困户村民将陆续搬出世代居住的大山,住进新建的越西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多个安置点,开启了新生活。

易地扶贫搬迁是党和国家脱贫攻坚部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的主要参与方,自2016年以来,凉山分行共承接四川省分行统贷易地扶贫搬迁资金58.27亿元。

凉山分行针对性提出“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银行”的协作资金监管模式,推动与网点机构覆盖面广的凉山州农业银行签订《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监管协议》,委托其代为履行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末端管理职能,以严管理、保供给为原则,合规高效使用统贷资金共计达37.8亿元,为辖内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稳步推进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有效保障农发行信贷安全。

截至目前,凉山州分行帮助共计7.44万户、35.32万人彝区贫困群众“挪穷窝”,为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创造了先决条件。

金融扶贫创新,为项目落地注入源动力

凉山作为全国贫困程度最深的“三区三州”之一,具有民族地区特殊性,农业政策性助推脱贫攻坚如若全面照搬复制其他地区已有模式,必然事倍功半。

对此,凉山分行把政策性金融规律和地区特点相结合,以团队式、渗透式和靶向式的营销模式全面打开金融精准支持凉山脱贫攻坚的局面。

——以“头雁效应”推动“雁形方阵”式团队营销。率先成立五个扶贫工作联系小组,以行领导“带飞”、业务骨干“跟飞”的雁形方阵开展全方位、多频次的“巡回营销”。

仅2019年,营销储备扶贫项目近30个,融资需求近70亿元。克服了在凉山各贫困县无分支机构的困难。

2020年仅上半年就累计在7个“未摘帽”县获批各类贷款27.12亿元,其中扶贫贷款26.86亿元。累计投放各类贷款7.5亿元,其中扶贫贷款7.24亿元,实现扶贫贷款业务全域覆盖。

——找准切入点,精准靶向式营销。以“重点突破,以点代面”为营销思路,以“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为根本遵循,把具备显著扶贫成效和社会效益的项目作为切入点,以点带面打开发展局面。

针对举国关注的“悬崖村”出行难问题,采取总、省、分行三级联动的现场办公模式,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就完成6000万用信审批并实现240万元的首笔投放,通过支持通村钢梯的建设,在严冬来临之前有效解决该村“出行难”问题。

——深化政策研判,积极谋划金融支持脱贫攻坚解题新思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因其经济发展滞后,还款来源整合不足往往成为地方疏通融资渠道、获得信贷支持的“拦路虎”。为破解这一难题,客户业务部帮助地方政府和融资企业谋思路、提建议,整合有效资源,搬走“还款来源”这座大山。

在德昌县,凭借“烟水配套”模式,创新提出使用“中国烟草总公司补助资金+中央项目配套资金”为省级重点水利项工程“德昌县和平水库项目”贷款提供还款来源。

在甘洛县,针对贫困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少,整合涉农资金不足的困难,率先在全省采取整合教育附加费及财政新增财力20%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方式。

……

政策性金融扶贫机制、产品模式的创新,有力推动了凉山分行扶贫业务的发展。截至目前,贷款余额已经增长到99.32亿元,与2014年底余额相比,增幅高达845.28%,其中扶贫贷款余额39.73亿元,占比40%,扶贫贷款投放量和增量均处于全州金融同业前列。

以特色产业为抓手,打响脱贫攻坚“歼灭仗”

“现在在园区里上班,收入有保障,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每天把娃娃们高高兴兴送去上学后,我就来这里干活,感觉心里特别是在、特别有盼头!”

在昭觉县虹谷拉达现代农业园务工的吉勒阿呷大姐每天都过得充实而满足。阿呷大姐家所在的阿并洛古乡尔古村曾经是极度贫困村,村民们种植的苦荞、玉米等农作物产量不高,除了自己吃以外,几乎卖不了什么钱。眼看着村里很多人都背井离乡外出打工,阿呷大姐又着急又无奈,因为她实在不忍心丢下家里年幼的孩子。

转机,发生在2019年。这一年,农发行投入7000万元信贷资金的“虹谷拉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成投产,并在当地招工。经过系统的岗前培训后,阿呷大姐成为了园区里的一名长期聘用员工,一年工资收入近3万元,不但实现了劳务创收,也同时照顾到了家庭。对于这份工作,阿呷大姐非常珍惜,她说,园区正在创建国家级示范点,她也要更认真地工作,因为只有园区发展了、园区里的产业壮大了,乡亲们的收入才会更高、日子才会更好。

凉山分行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巩固脱贫攻坚的重要成果,确保不返贫的有效手段,积极研究上级行政策和办法,支持凉山州产业扶贫。

除了支持虹谷拉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外,还支持了喜德、会理和会东生猪养殖、宁南蚕茧生丝、布拖佳能达攀西药业有限公司中药材加工、会东2000亩高标准蓝莓产业园、喜德、雷波旅游扶贫和西昌唐园等一系列产业扶贫项目,投入信贷资金近15亿元,因脱贫带动作用显著,多次受到多级党政的表扬。

履行社会责任,彰显责任担当

2018年,年仅13岁的俄尔阿呷莫中断了学业,被家人送到广州的一个鸡鸭屠宰场里打工。凉山分行第一书记地布曲得知小阿呷莫被迫辍学的消息后,赶紧放下手中的工作赶往小阿呷莫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劝导阿呷莫的亲人,并连夜购买火车票前往广州,跨越1800公里,将小阿呷莫带回到回校。

这跨越1800公里的控辍保学之路,只是农发行凉山分行在社会帮扶工作中的一个小插曲。

自2004年结对帮扶越西县瓦曲觉乡俄洛村开始,15年来凉山分行为村上争取项目资金、组织职工捐款共85余万元,为全村捐资助学、建房修路、引水拉电,引领村民脱贫奔康。

在对口帮扶点之外,经过多方协调,组织来自昭觉县贫困乡,年龄10岁左右的26名品学兼优贫困学生参加了“凉山情·中国梦”夏令营活动。第一次走出村子、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到北京、第一次站在天安门广场唱国歌、升国旗。无数个第一次在孩子们幼小心灵深处烙下了深深印记,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激发了热爱祖国、立志成才、摆脱贫穷的勇气和信心。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2020年变得不同寻常。唯其艰难,方显本色,凉山分行扛起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政治责任,以实际行动践行“支农卫国,立行为民”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发挥政策性银行的职能作用,逐个梳理跟疫情防控有关的贷款需求,精确对接,用好信贷业务“应急通道”提供资金保障。充分发挥了“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政策性金融作用,全力保障疫情期间全州经济社会平稳运行,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农发行力量。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的最后冲刺阶段。脱贫路上,凉山分行脚步铿锵有力,将持续把服务脱贫攻坚作为最重大的政治任务、最核心的履职要求、最紧迫的重点工作,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书写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的满意答卷。

蔡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