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刚刚从北京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全国劳动模范屈万聪,便马不停蹄地回到工作岗位上。作为五粮液集团公司501酿酒车间班组长,屈万聪来到车间的第一件事便是召集匠人开早会,学习公司“集五粮精华 守百年匠心 唯求完美酿造 永树品质标杆”的质量要求。

至此,五粮液已有十多位酿酒大师和技术骨干获得全国或省、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在屈万聪之前,范国琼、曹鸿英等曾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殊荣,他们不断弘扬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坚守匠心、精炼匠技、付诸匠行、铸造匠魂,不断筑牢五粮液的品质根基,持续攀登中国白酒品质巅峰。

屈万聪及车间班组合照(五粮液集团供图)

匠心浇灌把工艺做到极致

每一道工序都要精心把控,容不得半点疏忽,他们是五粮液质量的第一道把关者。为酿出高品质的五粮美酒,在五粮液酿酒车间内,屈万聪和近万名酿酒同事们用毕生精力,传承着五粮液传统工艺,而正是这一代代技艺的传承,保证了五粮液始终如一的卓越品质,也让工匠精神在五粮液人身上根深蒂固。

酿造高品质美酒并非易事,入窖、起糟、拌料、蒸馏、摘酒等诸多环节,一个都不能少,每一步都要精心把控,容不得半点疏忽,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产品质量。“五粮液的酿酒工艺十分复杂,像分层入窖、分层起糟、分层蒸馏、量质摘酒、按质并坛、分级储存等这些五粮液独步酒林的精酿技艺,没干上十年二十年是很难掌握其精髓的。”屈万聪说,这不仅需要长时间的技能锤炼、经验积累,还需要悟性。

自1995年进入五粮液501酿酒车间工作以来,屈万聪25年来始终坚守酿造极致美酒的初心,弘扬“专业专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坚持五粮液独特的传统酿造工艺,在酿酒理论和酿造技艺上不断追求卓越,从一名酿酒临时工成长为一名精熟极致酿艺的“大国工匠”。

针对酿酒生产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要求,以及自己班组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屈万聪在摘酒并坛上苦下工夫。他认为摘酒如果贪多、不分质,或对干、湿糟摘酒上认识不足,将影响古窖池固有的窖香。因此他在摘酒并坛上,从整体的风格特征把关,坚持按照工艺要求量质摘酒、按质并坛。在车间班组成员刻苦钻研和认真摸索下,所生产的基酒长期具有较浓郁的己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和古窖香气,基酒甜爽净,各味谐调,回味较长,突显百年古窖的独特风格。

匠心传承使工艺延绵不绝

“有儿不进武糟房,有女不嫁烤酒匠。”这句在宜宾流传的顺口溜,道出了以前酿酒工作的艰辛。

屈万聪的儿子屈士冬是五粮液513车间酿酒匠人,刚刚成年就被父亲“游说”进入车间当学徒,至今也已5年。屈万聪说,自己将儿子送到车间时内心也曾挣扎,“感觉对他有点残忍,因为在五粮液学酿酒,要求太高了,意味着要择一事,终一生方能做好。”

除了对儿子的影响之外,屈万聪的工匠精神同样也影响着班组成员和后辈。屈万聪说,他是老师傅手把手教出来的,现在,他也要把从老师傅手里接过的“铲子”一代代传递下去,让传承逾千年的古法手工酿造技艺永不褪色。

作为五粮液“工匠苗圃(白酒酿造)”技术带头人,屈万聪毫无保留地向苗圃成员传授技术知识、指导技能操作,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为传承五粮酿造技艺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先后荣获“四川省劳动模范”“宜宾市技术能手”、五粮液“酿酒工匠”等多项荣誉称号,所带班组获评2019年宜宾市“工人先锋号”。

一直以来,五粮液始终不忘“弘扬历史传承,共酿和美生活”的初心使命,坚持传承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劳动者创造发挥才干的优良平台和良好氛围。近年来,五粮液持续推进“人才强企”发展战略,重点培养传统产业工匠和支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通过建立“工匠苗圃”、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岗位练兵等系列举措,不断推动建设一支与世界一流企业相匹配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

同时,通过构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和国家级质量检测中心等平台,五粮液汇聚了中国酿酒大师、中国白酒工艺大师、中国首席品酒师等高端酒类工匠人才。目前,五粮液工匠群体已先后创造出多项填补行业空白的先进酿造技艺,在整个行业中得到推广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