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然一新的绿化空间、互动开放的公共休闲平台、活力焕发的老旧院落……在成都崇州的大街小巷,从院落到街区,众多变化虽然细微,却回应着居民们的美好生活愿景。

江源街道桅杆村

龙门·黄家大院

今年以来,黄家大院以党组织为引领,构建“干部带头、群众参与、乡贤助力、社会支持“的多元参与模式,发动群众筹资5万余元、筹劳1100余工次,对黄家大院13个公共空间“微更新”改造。

改造过程中,黄家大院很注重小微空间品质提升,挖掘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弘扬黄家“立德立言、德厚成基”精神,通过对老旧建筑、老旧物品的活化利用,将破败房屋改造成特色农耕文化小院,把大片土堆打造成绿林成荫、鲜花盛开的众勤园,实现林盘空间美化、形态更新,打造出以“龙门·黄家大院”为主题的文化名片。

江源街道红土社区

水润红土湿地

水润红土湿地位于江源街道红土社区水院安置区,毗邻水利学院,项目以群众需求和参与为导向,通过社区微湿地景观化打造,重点完成了5000㎡荷花池、3000㎡花草苗木绿化、1000米绿道、400余米文化墙、2000㎡广场(含水车景观、篮球场等),以及观赏亭、廊道、观景台等景观营造,将该处荒地建设成了一处融合文化宣传、运动休闲、应急避难、生态观光等多种功能,兼具生态、美学、实用、经济等多种价值的微湿地公园。

建设过程中,红土社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聚焦群众热切需求;邀请社区规划师团队,强化专业指导;突出青羊河畔生态特色,注重“五态”融合,精心策划形成方案。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参与,通过群众筹资筹劳、五老乡贤捐赠以及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投入共筹资150余万元;通过与水利学院、公安厅战训基地结对共建,构建党建联盟,充分发动驻区单位、学校等多方参与,实现了项目的共建共治共享。此外,项目还将引进第三方公司与红土社区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合作,通过股份量化方式共建餐饮、民宿等项目,激活造血功能,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通过统一规划改造临湿地公园居民房屋风貌,招商引资入驻,增加群众财产性收益。

崇庆街道红桥村

“幸福家园”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农村社区治理的趋势也在不断增强,最美林盘、幸福家园的打造成了群众最向往的事情,崇庆街道红桥村紧跟乡村振兴战略步伐,打造乡村最美林盘,建造属于自己的“幸福家园”。

红桥村以小组党支部为核心,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紧紧围绕“幸福家园”的理念,形成“一核引领六维互动”治理机制,六个居民自组织分工合作,持续推进林盘改造。整个改造过程中,村民积极投工投劳进行杂物整理、垃圾清运、沟渠疏通等。在对林地进行清理过程中,顺利完成47座家坟的迁移,有力提升了微更新实施效果。

隆兴镇千功村

“一元”共享菜地

小区闲置土地问题一直困扰着村民们,千功村党支部牵头在小区成立管理小组和业委会,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制定了“一元”共享菜地管理机制,探索形成“一元”共享菜地治理模式,即将4亩闲置土地,划分出来,每户交纳“一元钱”保证金,住户即享受私家菜园。

实施过程中,通过党员义工日和志愿者活动,服务群众、带动群众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物业管理公司协调机械设备和人员对荒地杂物进行清理,并将土地平整后拉来黑土进行覆盖,业委会充分发挥自治功能,带领住户外出“取经”,自己动手打造菜地,自己协商管理菜地。菜地完成打造后,小区还常态化开展“最美菜园”评比活动,从品种选择、环境美观、菜地设施、产品质量、成果分享等方面进行综合评比。

千功村通过“一元”共享菜地,促进了邻里关系和谐,满足了群众需求,传承了农耕文化,体现了党群齐心共建共享理念。

羊马街道安阜社区

自建林盘广场

柏木桥林盘广场位以“小桥流水、宜居田园”为设计理念,聚焦社区居民休闲、健身、议事等需求,通过居民“自主设计、自行建设”的方式,建设成动静分区、功能叠加、环境优美的社区“微广场”。柏木桥林盘广场以“柏木桥”景观桥及两侧廊道、亭榭为主景观,以一条环形溪流为动线,整个广场形成了休闲健身区、治理展示区、广场活动区三个功能分区。

柏木桥林盘从设计建设到管理维护完全由社区居民自发组织实施,累计投工投劳300余个,发动群众筹资7万余元。由社区规划师王志文带领“白鸽文创中心”十余位五老乡贤共同参与设计。同时,柏木桥林盘践行“一三四”工作法,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将林盘划分为7个网格,并确定网格责任人和环境整治日,实现林盘常态化管护。

华西社区传媒记者 杨铠 崇州市委社治委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