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兰楠

11月23日,四川艾滋病戒毒人员分类管理与关怀救助项目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办。来自司法部戒毒管理局和四川、重庆、贵州等省市戒毒管理局负责人以及部分专家学者与会。发布会聚焦艾滋病戒毒人员权益维护的重点难点,在基本权利保障、回归社区能力、未成年子女帮扶、婚育家事指导、再犯预防、社会安全、反污名与歧视等方面进行了交流研讨。

一个项目

据了解,为实现对艾滋病戒毒人员核心权益的精准保护,四川省戒毒管理局设立“四川艾滋病戒毒人员分类管理与关怀救助”项目。2019年至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公益慈善与非营利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雷小政带领学术团队,与四川省戒毒管理局一同开展实证研究,积极探索和拓展禁毒防艾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项目组通过文献、问卷、访谈、座谈等方法收集了艾滋病戒毒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对分类管理与关怀救助的问题和经验,进行定性、定量论证,提炼总结了以安全管理为前提、以人文关爱为载体、以医疗救治为支撑、以权益维护为基础、以教育矫治为核心、以转介帮扶为延伸的艾滋病戒毒人员管理模式,形成了《四川艾滋病戒毒人员分类管理与关怀救助12条特色工作经验及专家论证》和《四川艾滋病戒毒人员分类管理与关怀救助技术指南》等项目成果。

一种坚持

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是我国禁毒防艾工作的重要力量,处于禁毒防艾工作的第一线。近年来,司法部连续出台工作意见、工作指南、工作标准和相关制度规定,提高了场所艾滋病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同时,坚持教育戒治为中心,实现了艾滋病戒毒人员的分类管理和全面康复治疗,让更多艾滋病戒毒人员重新树立起生活的勇气,成全了千百个家庭的圆满和幸福。

其中,四川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坚持立足职能,主动作为,禁毒防艾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前列。这次发布的艾滋病戒毒人员分类管理与关怀救助的“四川经验”,实现了体制机制建设从“探索”到“集成”,管理方式从“分散”到“集中”,执行模式从“管理”到“治理”,生命复原从“排斥”到“接纳”,戒毒人员艾滋病治疗从“所内”向“所外”延伸,探索成果从“本土化”到“可复制”等六个方面的突破,形成了12个方面的经验,为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项要求

现场司法部戒毒管理局要求,下一步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要充分认识到戒毒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大责任,切实加强艾滋病戒毒人员的管理、教育和治疗,充分保障艾滋病戒毒人员的合法权益。要在借鉴四川艾滋病戒毒人员分类管理与关怀救助项目成果的基础上,各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有关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探索艾滋病戒毒人员管理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手段,不断完善艾滋病戒毒人员救治工作模式,提升戒毒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水平,实现戒毒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规范化。要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让更多人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提升人民群众的禁毒防艾意识。

四川省戒毒管理局则表示,下一步,四川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将以此次成果发布会为新起点,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进一步抓实戒治主业,进一步强化务实合作,进一步加大宣传融合,在更高起点上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探索新经验,推进艾滋病戒毒人员分类管理与关怀救助工作创新发展,为消除艾滋病、建设平安中国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