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2月9日下午,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颁奖典礼在成都举行,川观文学奖评委会副主任,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现场作主题演讲。本文根据主题演讲内容整理而成,以飨读者。

川观文学奖现在已经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在颁奖之前我看到了很多预热的新闻报道,很多读者,包括文学界的很多朋友,都非常关注这个奖项的颁发,看看有哪一些优秀的作家、诗人、评论家能获奖。

“川观”当然是要立足四川、放眼世界,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的背景下,我觉得对于中国人、对于全世界,现代化进程都面临着考验。我们要在这样一个现代化进程中,传承好我们自身的文化,在世界性的文化互鉴过程中体现出中华文明和文化的精神。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和这个世界有深度的融合,在这种融合过程中保存自身的文化品质和文化传统。

“川观”是对我们现实的观照。我们今天的现实,我们所面临的变化,我认为无论是对中国还是世界来说,都会投射在每一个写作者的笔下。我相信有这种志向的作家,都应该在急剧变化的时代,通过写作来呈现这样一个伟大的现实:在中国的历史变化过程中,特别是近一百年,它的面貌和形象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样的一种“观望”,既要面向未来,还要面向浩瀚的宇宙。全世界有很多地方在讨论所谓创造性、宇宙性的语言,它从理论上来说很抽象,但实际是在强调我们这个时代还是需要像李白、杜甫,需要像荷尔德林、里尔克这样的诗人,我们还是要观望我们头上的星空、无限的宇宙。

还有,要面对我们的内心。如何真正把今天的现实,每个普通人的生活、命运,他们的所思所想、心路历程,呈现在文学里,我想对于今天“面对内心的写作者”,同样也是另外一种考验。

非常可喜的是,这次川观文学奖评选中,我看到的很大一部分诗歌、小说、散文、文艺评论和非虚构写作,都保持了比较高的品质,有很多作品也比较迅疾、深刻反映了当下的现实生活,包括一些人性中最美好的闪光的东西。我也相信,川观文学奖会继续坚持这样的评选标准,使当下一些优秀作家的作品,通过评选让更多的读者读到、看到,这是川观文学奖很重要的初衷。

2022年我写过一首长诗《应许之地》,我想它和“川观”也有某种特殊的精神上的联系:在生物工程、人工智能的时代,人类可能会朝什么方向走?在这样一个科技高速进步的时代,作家、诗人应该持什么样的立场?这不仅仅是今天写作者要思考的问题。既然我们要观照世界,就不仅仅是观照它的昨天,还要观照它今天所面临的现实,更重要的是观照它的未来,可能未来的期许对于每个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是更重要的。

所以我也期待川观文学奖能越办越好,在这些评出来的优秀作家、诗人、评论家的作品里,既有很多作品立足于现实;也有很多形而上的、对未来世界深刻的观照,给我们读者、给人类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启发。

川观新闻记者 余如波 整理 向宇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