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侯冲 摄影 华小峰

天朗气清,大河流淌。

沿街是尚未飘落的亮黄色银杏叶,涪江沿岸,一片清新自然的生态景观带格外显眼。

11月18日,“行走长江黄河四川段主流媒体采访活动”记者团走进遂宁市河东新区采访。遂宁是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而位于河东新区的五彩缤纷北路景观带在建设中更是全面融入了海绵城市的理念。

走在景观带内,满眼都是绿色的植被。遂宁市河东新区发改局局长、区河长办主任陆国文指着远处的地面告诉记者,在整个景观带的下方,有三个大的蓄水池,在汛期可以将雨水收集储存,平时可用来浇灌植被之用。

“地下埋着水质净化的秘密——雨水在这里要经过植被、土壤、碎石、土工布和透水管等层层过滤,这样可有有效净化雨水,减少地面污水流入旁边的涪江。”陆国文说。

遂宁市河东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唐银霄表示,雨水通过海绵城市层层过滤,削减、净化了面源污染,缓解了城市内涝,改善了滨江水环境。

一方面,从自然借力。景观带充分发挥原始地貌、植被、土壤、湿地、水体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作用,通过多级生态调节池、植草沟、下沉式绿地、植被缓冲带等海绵措施建设,有效的收集雨水。

另一方面,这是从科技借力。通过在景观带地表设置碎石、消能坎等消能设施,防止水流冲刷和侵蚀,使其具有渗透功能,起到一定的补充地下水和净化雨水的作用,并能有效削减峰值流量,与湿塘、雨水湿地构建多功能调蓄水体。

记者注意到,在河东新区五彩缤纷北路景观带,从涪江岸到人行道,分布着不同的植物带,有草有树也有水生植物。

植物的选择大有学问。陆国文透露,他们在低地带河道种植了石菖蒲、再力花等植被,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中地带种植大小黄杨、小叶女贞、苏铁等草灌植物,在中地带与低地带之间形成缓冲带,下雨时可以滞留雨水;高地带种植银杏、柳树等乔木,起到固土和护坡的作用,做到生态景观和防护需求的统一。“这些植物就是守护土壤的‘卫士’,也是我们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海绵城市,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的载体,是指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的城市,也被称为“水弹性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

2015年4月,遂宁市成功申报进入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名单,成为四川唯一入选城市,也是西部地区唯一入选的地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