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兰楠

11月6日一大早,攀枝花市西区司法局格里坪司法所所长王廷予刚到单位,就收到了一份惊喜——格里坪村第五、六村民小组送来了一面写着“遵法融情化干戈 为民解忧止纷争”的锦旗。格里坪村村委会副主任谢方奎说:“真没想到困扰我们村的用电历史遗留问题,能通过王所长她们的‘三说会堂’多元解纷机制得到妥善解决。”

区级“三说会堂”中心接待群众办事 兰楠摄

西区是攀枝花市典型的三线建设老工业基地,改制企业多、困难人口多、风险隐患多,各类社会矛盾相对突出。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西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精准发力,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探索出“群众说事、干部说理、法官说法”三说会堂多元解纷新模式,最大限度把各类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今年全区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提高至99.9%,法院案件受理量同比下降27.63%。

一场断电引发的矛盾

“9月15日,早上我是被热醒的。起床发现空调、电扇都停摆了,再检查发现是断电了。”格里坪村五组村民万海燕说,当时她就猜到是一家水运公司“断”了他们的电。

格里坪村的用电矛盾由来已久。1966年,水运公司落户格里坪村时与周边村民约定,村里无偿提供约500亩土地供水运公司修楼办厂,水运公司则无偿向村民提供水电。但近年来,水运公司渐渐无力负担村民的水电花销。现在因为水运公司未交电费,格里坪村断了电,一时间村民们群情激愤。

谢方奎立即将情况上报给镇里的“三说会堂”调解站。因涉及近千名村民切身利益,调解站又将线索报到区级“三说会堂”中心,当天下午“三说会堂”的调解专家和区、镇、村以及企业的代表便坐到了一张桌上。作为调解员之一的王廷予回忆说:“第一次调解时,我们就跟企业沟通,无论后续处置结果如何,首先得把村民的供电先恢复。”

“三说会堂”调解现场 西区区委政法委供图

在恢复供电后,调解专家团队开展了深入广泛的走访,分别了解村民和企业的诉求,先后组织了4次调解。“我们建议,企业参照攀枝花市关于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物业管理‘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中的补贴标准,按照每人每月30度电给予村民补贴,超过部分由村民自行承担。”王廷予告诉记者,最开始村民无法接受这个方案。“这么多年村民都用着免费的电,难免有点大手大脚,有的家庭甚至是通宵开着客厅灯。我们多次上门去给村民做工作,讲解有关法律政策、宣传节俭用电,最终大家也都同意了这个方案。”

“10月23日,我们跟村民签订了调解协议书,以前公司一年要承担村民80多万元的电费,现在只需要18.8万元左右,也算是暂时解了公司资金周转的燃眉之急。”水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一个可以群众“点单”的平台

攀枝花市西区区委政法委副书记李永丹介绍:“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鉴于很多矛盾纠纷的化解需要专业的知识储备,‘三说会堂’吸纳了在法律、经济、劳动、住建等方面有专长,在当地有威望、擅调解的行家里手,分级组建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调解专家库。为了让群众不出家门就能申请矛盾纠纷调解,这些专家全部可以网上‘点单’预约调解。”李永丹打开手机展示“三说会堂”纠纷线上受理平台。

“三说会堂”调解现场 西区区委政法委供图

记者看到该平台,已录入了239名调解专家,每一位专家都清楚罗列着擅长领域、调解次数、调解成功率等信息。其中,攀枝花市西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杨成华便是“深受欢迎”的专家之一。“平台让群众自主选择需要什么领域的调解专家,而我们不仅能为他们提供调解服务,还能提供无偿的专业咨询。”杨成华介绍说,今年来“三说会堂”线上线下平台已受理劳动人事争议类纠纷118件,成功化解处置112件,剩余6件尚在处理中。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杨成华说:“在主题教育中,如何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是很多基层干部常常思考的问题,而积极参与‘三说会堂’多元解纷,便是我对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希望能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学习成果,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加强基层治理、提升基层风貌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