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王成栋 邵明亮 刘付诗晨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压实责任、勇于担当,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组织广大干部群众,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切实做好监测预警、堤库排查、应急处置、受灾群众安置等各项工作,全力抢险救援,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幕后·

“精准和科学。”复盘今夏我省抗洪抢险工作,省水利厅副厅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专职副指挥长谭小平给出自己的答案。此言非虚。统计显示,全省多地24小时降雨极值和多条江河洪峰水位流量均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新高,累计420万人受灾,但人员伤亡处于历史低位。谭小平说,精准,指的是精准的强降雨、洪水等灾害预测预报;科学,则是应对方式的合理有效。

那么,这个夏天,四川应对防汛救灾究竟如何做到精准与科学?

预判咋精准?

做好“龙王爷”和“土地公”,提前预判雨水情和地灾

“做好‘龙王爷’和‘土地公’。”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说,回首今夏抗洪抢险的过程,精准就体现在解答预测“雨下在哪、水有多大、山往哪里垮”三个问题的过程中。因为,弄清这三个问题,是下一步应对的依据和前提。

做好“龙王爷”的第一步,是实现“天有必测风云”。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吕学东介绍,这主要依靠气象工作者的“超级大脑”——全省气象智能网格运行平台来实现。该平台将四川从平面上划分为“5千米×5千米”的网格。每个网格内,各有技术系统根据地形、地貌、温度、气压、湿度等基础数据,实时制作数值预报模式资料并传送至平台。

最后,按照天气预报员的指令进行计算加工、分析处理,从而推算出该网格的气象走向。仅8月10日至18日两轮区域性暴雨期间,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共发布暴雨预警信息300余条,几乎“无一失手”。

做好“龙王爷”的第二步,是预判河流水势。“整个汛期,我们的洪峰预测流量、水位和过境时间都和实际相差无几。”省水文局水情预报中心副主任常高松说,秘诀就是建立在全省各主要江河上的4000余个水文遥测站上。在汛期,这些站点每隔五分钟更新一次流量、水位等数据,并将其传回省水文局水情预报中心。不到10分钟,中心就能给出该条河流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水文预测数据。

当好“土地公”,重点指向山体形变监测。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入汛后,全省3.6万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包保到人,所有地质灾害监测员全部上岗,密切观测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化。“一有‘风吹草动’,立即通知人员转移。”这位负责人介绍,除常规的人员检测外,今年汛期省气象局联合省自然资源厅还共同开发了四川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仅在绵阳就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32期。

应对咋科学?

决策和救援过程中,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实事求是、尊重科学,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能尽量确保万无一失。”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认为,今年我省抗洪抢险科学应对主要体现在科学决策、科学救援等层面。

谈到科学决策,绵阳市水文局局长吴章平深有感触。8月16日,位于三台县城上游4公里处的新德镇新渡村段涪江防洪堤出现垮塌、裂缝等险情,如险情持续发展,后果不堪设想。此时,涪江上游再次形成洪峰。有人建议,动用上游的涪江流域“总开关”武都水库拦蓄来水,减轻三台县一带的压力。

但省水利厅和省应急管理厅联合专家组却有不同看法。专家们认为,由于持续拦蓄上游来水,武都水库所剩库容不多,贸然动用风险太大;大堤险情处于可控状态;即将过境的洪峰水位不高、持续时间不长。

根据专家组建议,武都水库非但没有削减上游来水,反而适当加大下泄力度,在新一轮洪峰到来前腾出更多库容。而至18日凌晨,洪峰安然通过三台,武都水库也在当天释放出上千万立方米库容。据了解,得益于科学决策,今年汛期,我省大江大河无一出现重大险情、重大人员伤亡。

说起科学应对,乐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提到一个案例:

8月18日晨,市中区凤洲岛成为孤岛,上千名群众受困。随后,消防、武警等救援力量先后赶到,开始转移受困群众。至8月18日19时,乐山市决定:第二天天亮再救。19日天一亮,救援力量再次上阵。至当天12时,受困1020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无一伤亡。

“救援不能蛮干,要讲方式方法。”乐山市相关负责人解释,做出前述决策的背景是:入夜后,凤洲岛一带风大浪高且视线较差,威胁直升机、冲锋艇使用安全;水利部门研判,在受困群众已转移岛上高处后,当夜江水上涨幅度不会产生致命威胁。据了解,因为应对科学,今年汛期,我省参与防汛抗洪的救援力量和转移的群众均未出现一例伤亡。

·亲历·

“你们两个人,小锅就够了!”11月13日晚上7点,乐山市张公桥跷脚牛肉店的老板涂猛站在街边,不时引着食客进入店里。这条长不过百丈的步行街上,麻辣烫、钵钵鸡、跷脚牛肉、甜皮鸭……多个店铺座无虚席,街道上满是前来寻觅美食的人。

然而,3个月前的张公桥却是另外模样。“洪水退到哪里,保障就恢复到哪里。”8月18日晚洪峰出境,19日乐山市境内主要江河水位全面回落至警戒水位以下。8月21日,乐山成立5个灾后恢复指导组。

与此同时,又一场“决战”在乐山全面打响。全市各地干部群众,各单位、行业系统积极行动起来,持续进行抽排水、清淤打扫、环境消杀,全力抢修水、电、气、路等设施,全面开展新一轮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张公桥好吃街餐饮协会会长范宗友告诉记者,洪水退去后,沿街商家积极自救,自主开展清淤消毒,重新置办电器、桌凳,力争尽快恢复营业。

商家唐斜阳的店铺于8月27日恢复营业。“相当相当难。”她告诉记者,电器、货品被洪水全数毁坏,只留下满地淤泥和垃圾。唐斜阳组织员工第一时间开展清淤打扫,并重新置办了相关物品,恢复营业。

像唐斜阳这样的店家不是孤例。8月30日,已有90%以上的商家恢复营业。9月中旬,158家商户全部恢复营业。范宗友介绍,今年国庆中秋长假,张公桥好吃街共计接待客流15万人次。人们都说,那个熟悉的乐山又回来了。

国庆中秋长假,同样吸引游客眼球的还有乐山的上中顺特色街区。

因地理位置原因,在“8·18”特大洪灾中受江水倒灌影响,上中顺特色街区正在建设中的地上一层门市与地下展演空间多媒体沉浸式体验中心,水毁程度严重。

“真不容易,光抽水就花了足足三天!”上中顺特色街区项目工作人员李霓虹告诉记者,恢复重建的第一步是抽水,到8月24日,整个街区共抽出积水8万立方米。

清淤消杀后,地上与地下展演空间两部分重建工作分别有序启动。截至8月底,地上街道和门市的装修工作初步完成,9月中旬地面恢复重建工程全面完工。

目前,地下两层的展演空间重建工作还在进行。预计到本月底,上中顺街区将完成所有基础场景的搭建,12月将完成设备道具的安装。届时,街区将增添潮流、艺术、民宿、城市体验中心等更多种新型业态。

乐山·抗洪时间轴


8月18日

乐山遭遇持续性强降雨和百年一遇洪峰过境


8月21日

乐山成立5个灾后恢复指导组,全面指导灾后重建工作


8月24日

上中顺特色街区共抽出积水8万立方米


8月30日

张公桥好吃街已有90%以上的商家恢复营业


9月中旬

张公桥好吃街158家商户全部恢复营业

上中顺特色街区地面恢复重建工程全面完工

国庆中秋长假,张公桥好吃街共计接待客流15万人次


11月底

上中顺特色街区将完成所有基础场景的搭建


12月

上中顺特色街区将完成设备道具的安装

四川·防汛秘密武器

秘密武器1:全省气象智能网格运行平台

该平台将四川从平面上划分为“5千米×5千米”的网格。每个网格内,各有技术系统根据地形、地貌、温度、气压、湿度等基础数据,实时制作数值预报模式资料并传送至平台。最后,按照天气预报员的指令进行计算加工、分析处理,从而推算出该网格的气象走向

秘密武器2:水文遥测站

建立在全省各主要江河上,共有4000余个。这些站点每隔五分钟更新一次流量、水位等数据,并将其传回省水文局水情预报中心。不到10分钟,中心就能给出该条河流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水文预测数据

秘密武器3:地质灾害监测员

全省3.6万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包保到人,所有地质灾害监测员全部上岗,密切观测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化。“一有‘风吹草动’,立即通知人员转移。”除常规的人员检测外,今年汛期省气象局联合省自然资源厅还共同开发了四川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