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雨萌 川观新闻记者 边钰

唐敦煌写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宋刻元修本《晦庵先生文集》、明内府抄本《永乐大典》、清乾隆初彩绘本《四川全图》、清乾隆南三阁四库全书本《平定两金川方略》、国学大师章太炎手稿《小学答问》,文徵明、李攀龙、曾国藩、张之洞等名家墨迹,杨啸谷旧藏古纸……重磅典籍文献“集体”亮相,让川人寻香轻嗅古籍芬芳。

10月20日,“册府千华 锦水含章——四川大学古籍菁华展”在四川大学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四川大学主办,四川大学图书馆、四川大学博物馆承办,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协办。

“册府千华”系列展览是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全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古籍展览之一。本次展览是四川大学继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之后的第三家,也是西部高校第一家独立主办的“册府千华”系列展览,展出展品约200件,其中不乏珍品、稀世之宝,包括四川大学图书馆和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很多展品是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永乐大典》第一万九千七百九十一卷

首次对外展出

《永乐大典》《四川全图》等重磅亮相

漫步展厅,古韵扑面,书香浸润。950余平方米的展厅里,展览分“书史撷珍”“蜀黉芸编”“艺韵千年”三个单元展示、讲述古籍背后的故事,呈现典籍不朽的艺术魅力和美育价值。四川大学图书馆馆长兰利琼介绍,展览第一单元“书史撷珍”以时间为线索,讲述古代中国书籍发展源流,展示古代书籍版本特征和藏在文字里的中华文化基因密码。第二单元“蜀黉芸编”以书籍为媒介钩沉四川大学的发展历史,展示前辈先贤重教兴学的良苦用心、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和激扬蜀学的不懈努力,用典籍呈现四川大学的深厚底蕴。第三单元“艺韵千年”聚焦古籍中的美学元素,呈现古籍中俊逸的书法、细腻的描绘、传神的雕刻,在别具匠心的创意和精益求精的刻画中感知华夏文明的和谐大美。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中有不少重磅典籍亮相,比如《永乐大典》。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霍巍介绍,《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在位时期,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之大成的类书,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百科全书。后因火灾与战乱,现仅存400余册,散落于世界各处,不及原书二十分之一。在四川,目前也仅有四川大学博物馆藏有此书。此次展出的《永乐大典》第一万九千七百九十一卷,为明内府抄本,开本阔大,品相较好,乃稀世之宝。

同样展出的《四川全图》也备受期待。作为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入榜典籍,四川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中心副主任丁伟介绍,《四川全图》全称为《清初四川通省山川形胜全图》,是清代乾隆初年用兵金川时出于军事目的所作,由当时著名宫廷画家董邦达领衔绘制,共计一百五十幅。此次展出的清乾隆初年彩绘本,原属清宫珍藏,清末庚子之乱流落民间,曾经嵩犊山、廖劲伯等递藏。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该书入藏国立四川大学,为海内孤本。如今,观众可以一赏《四川全图》风貌。其为全图绢本彩绘,一县一图,青绿山水,呈现出强烈的山水画风格,主要反映了清乾隆初年四川一百五十个府厅州县(镇、营、土司)山川、城池、官署、祠庙、塘汛、关隘、驻军、仓储等内容。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二十二(唐)释玄奘译  唐写本

同样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也值得打卡。此次展出的版本为唐写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是唐代玄奘法师翻译的大乘佛教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共计六百卷。此次展出的是《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二十二卷《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之十二》,写卷通长九米多,写于硬黄纸上,画有乌丝栏线,卷首有“报恩寺藏经印”,卷尾有“三界寺藏经”墨印。写卷提按明显,笔画粗细对比强烈,用笔略带稚拙,厚重质朴,呈现出典型的唐代写经体面貌,具有重要的文献和书法价值。

此外,南三阁“四库全书”写本、黄炎熙抄本《聊斋志异》等典籍亮相,也让观众可以透过典籍,解锁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

《芥子园画传》

洋溢东方美学

在典籍里触摸中华文脉典雅

展览还洋溢着浓郁的东方美学。

提到中国绘画,绕不开《芥子园画传》。这部取材中国绘画技法精华的中国画启蒙之书,也是中国画各种造型方法的分解百科全书。《芥子园画传》是清初画家沈心友和王概等编绘的画谱,采用彩色套印的方式,画风清新,刷印精美,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画作的原貌,便于初学绘画者临摹,自康熙十八年(1679)出版发行以来,一直作为中国画技法启蒙教材,被广泛使用。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把《芥子园画传》作为进修的范本。《芥子园画传》不仅影响着国人,其问世后不久便蜚声国际,对日本江户时代绘画产生深远影响。该书传入日本30余年后还诞生了日刻版本。

丁伟介绍,此次展出的《芥子园画传》为清康熙至嘉庆彩色套印本,其刀法细腻,色彩绚丽,颇具艺术价值。

古代书籍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完美融合体,它不仅是传承知识的载体,同时具有很强的艺术属性。古籍从字体风尚到版面布局,从纸张选择到装帧设计,处处蕴含着古老东方的美学价值观念。明代中后期,绘图、版画蔚然兴盛,彩色套印眩人眼目,琴谱、画谱、印谱、墨谱、笺纸谱争奇斗艳,产生了很多精彩绝伦的艺术珍品。

这类印谱、墨谱、笺纸谱也在展览中亮相。比如,展出的《鸿雪因缘图记》。该书一事一图,一图一记,系作者麟庆记述身世与亲历见闻之作。他以图文相辅相成的形式,实录其所至所闻的各地山川、古迹、风土、民俗、风俗、河防、水利、盐务等等,保存和反映了道光年间广阔的社会风貌。其画作精美细腻,颇为考究,古韵盎然。

展览现场

展厅还设有沉浸式文化体验区,采用现场古琴演奏、古籍诵读等展演结合的形式带观众深度体验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在深入挖掘古籍中美学元素的同时,四川大学还携手四川省图书馆和成都中医药大学,在展区设有多元化研学活动体验区,共同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承与发扬。研学活动共设6个项目,包括古籍修复技艺展示、古籍元素雕版刷印、用花笺纸制作书签、现场制作流苏香囊、古典诗句摘抄和展览元素印章打卡。参与者不仅可以亲眼见证破损古籍书页重焕新生的全过程,还能亲手操作、体验古籍雕版刷印和手工传拓技艺,在生动有趣的体验中感受古籍之美。

据了解,“册府千华 锦水含章——四川大学古籍菁华展”将持续至12月20日。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