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刘志杰


作为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县内拥有“云朵上的民族”——羌族和大禹文化资源,而且域内山清水秀,文旅产业基础良好,但同时,也存在人均消费水平低、过夜游占比少等不足。这也是不少县域文旅产业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中面临的普遍性问题。


如何破解这些问题?川观智库联合多位专家学者组成调研组,在绵阳市北川县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调研组三位专家随后分别形成了书面调研报告,对破解县域旅游发展存在的共性难题给出了针对性建议。我们节选了三位专家的报告,以期给更多县区文旅产业发展带来启发。


张杰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教授

问题:禹羌特色不够“特”,“黑色旅游”易引发负面联想


建议:以历史眼光挖掘“独特性”。禹羌文化注重“传统-现代”结合,地震特殊经历要侧重宣传“感恩大爱文化”吸引全国目光关注发展变化


张杰发现,北川虽然文旅资源丰富,但又相对过于分散,集聚力、凝聚力、感染力不够。一是虽然拥有一定数量的唯一羌族自治县和禹羌文化,但由于与汉族融合时间较长,独特的整片区的羌族民族文化优势不明显;二是自然山水风光在四川周边地区并不具有特定的引领性优势;三是部分既有的旅游资源是借助电影拍摄基地人造而成,影响力有局限。此外,北川提出的“五色旅游”(红色旅游,依托革命根据地资源;绿色旅游,依托好山好水好风景;白色,依托“云朵上的民族”羌禹文化;蓝色,依托通航旅游业;黑色,依托地震遗址)定位策略,他认为可能也有不妥之处——与地震相关的“黑色旅游”,强调“黑”易引发负面联想。


最大的特色——禹羌文化不够“特”,成名的标签“地震遗址”也容易造成负面联想,应该如何把这些特色变优势?


张杰给了两点建议:


在挖掘禹羌文化特色上,要和其他羌族文化保存完好地区有一定区别,重点定位于“古老羌族+现代羌族文化”交相辉映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而杜绝“黑色”旅游负面联想,放大优势,应该用好“大爱感恩之心”的精神文化资源,抓住全国消费者的好奇心——“那年你参与支援的、汇聚巨大爱心的北川,现在建的怎么样了?”从而吸引游客参观。此外,除了第三产业,在应急产业上,北川也可以变不足为优势,目前全国没有一个城市拥有现代化应急产业集群,北川完全可以抢先系统性地布局和打造优先发展现代化应急产业体系的人才、金融、创新和产业资源基础。


韩文丽

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教授

问题:产品开发失去了重点,景区多样全面开花但缺少特色主题线路


建议:将禹羌文化中的狩猎传统,与多山交通不便带来的徒步优势可以结合起来,打造民族特色的健康运动文旅业主题


韩文丽发现,北川自身资源的开发程度相对较低,生态环境保护程度相对较好,民族文化本底资源各具特色,很适合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将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民族文化和特色文化传承、农业供给侧改革、扶贫攻坚以及实现乡村振兴全面结合。


但她发现,北川由于文旅资源众多,反而在产品开发上失去了重点,产品多而不精,缺少主题线路,成为转型升级的掣肘。而北川本身,又地处盆周山区,县域内地形地貌复杂,高山峡谷交错,风景秀丽但交通基础设施薄弱,道路等级低,景区景点进入性差


不过,调研中,她发现这些看似散乱的主题甚至相对劣势的地形条件,有可能形成共同的主题——民族特色的健康运动文旅业:


羌族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在山中追逐、狩猎是羌族的传统。基于这个传统,已经有景区开发了真人狩猎项目;而北川又拥有通航产业园,且新城楼房都比较低,基于通航产业而开发的空中运动项目,完全有可能;生态上看,北川环境资源好,虽然山多道路不便,但这恰好也是徒步旅行的开发基础;此外,北川已经引入了一些草上项目,也和运动健康密切相关。


韩文丽指出,中产阶级的运动健康旅游非常流行。如果能够将低空飞行、草上运动、山地生态观光、羌族民俗狩猎运动体验等内涵串连起来,就能把优势集中做大做强,变分散的为有主题的、化“不便”劣势为徒步优势。


为此她建议,在旅游产品空间布局上,可以有意识以县城所在地为中心节点,沿现有河谷、沟域和主要交通通道为延伸进行相应的点线状布局;在产品特色上,打造“一核一路”精品特色旅游线路, “一核”是禹羌文化内核,“一路”就是以运动健康为主体打造徒步旅游路线,放大健康体育相关的文旅开发基础优势。如以户外(野外)徒步为产品形式,将低空飞行、草上运动、山地生态观光、羌族民俗狩猎运动体验等内涵串连起来,打造一个2-3日的特色旅游产品,沿途尽可能利用现状村镇的旅游开发基础,建设与生态和文化环境相得益彰的配套设施,通过小幅度道路改造提高户外徒步出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性,使之成为北川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


李秀铎

四川旅游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问题:本地文旅人才不足


建议:建立多维度的人才培养体系,开设特色文化旅游人才培训基地


在李秀铎看来,北川提高过夜游比例、进一步深挖文化资源、提高服务层次,根本在于人才。这些人才未必是局限于旅游行业,相关的配套行业一样非常重要。尤其是要重视这几类人才:


1.民间手工艺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小语种导游和在高校任教的小语种教师。

3.重点餐饮企业特级厨师和餐饮学校学术带头人。

4.已取得山地、户外、高寒地区等旅游从业资格,并已有至少 5 年以上带队经验的体育人才、 专业导游等。

5.在旅游类院校主持过文化旅游规划项目,并被政府、景区、旅游企业采纳实施的高职称、 高学历教师。

6.在美术类院校中主持过涉及旅游类省厅级以上项目的教师以及从事陶艺、手绘、工艺品设计等能转化为旅游产品的美术类专家。

7.拥有丰富大型户外演出编排经验、打造过类似于印象系列的舞蹈音乐编排专家以及长期研究地方历史文化、民族民俗、音乐舞蹈的文化、艺术、考古专家。

8.其他方面的文化旅游人才。如会展旅游人才、智慧文化旅游人才、媒体公关人才、入境旅游研究专家、在海外有丰富旅游资源和背景并能为入境游输送稳定客源的海外人才、民族语言旅游人才等。


但目前,北川县内乃至绵阳市内,在旅游人才培养上,还存在本地化特色文旅产业管理与运营人才前沿意识滞后,对口专业人才少;与国内旅游市场接轨的细分旅游新业态人才稀缺,尤其缺少乡村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等非传统观光游领域的管理运营人才;本地旅游学科特色文旅人培养不足,文旅人才培训进修、轮岗交流渠道不畅,缺少完整的培训载体等不足。这些不足,既有成本高昂的因素,也体现了当地在人才重视程度、培养创新方法上存在不足。


对此他建议加强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出台政策、搭建平台,比如依托新设立的绵阳飞行职业学院,开设特色文化旅游人才培训基地;依托大型国有企业联合培养,吸引更多社会各界优秀人才投入到文旅产业之中,培养特色文旅人才从文化内涵到旅游产品到服务管理一系列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