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徐莉莎 何浩源 钟莉 李天锐 吴楚瞳

“94年!”眼前这位身高180,鼻梁高挺、英俊帅气的小伙,竟是一位村支部书记,还兼任了村集体企业的董事长。

近日,四川日报全媒体“百县千村行”采访组来到广安市前锋区龙滩镇欢喜坪村,眼前的“90后”村支书蒋胜涛着实让记者感到意外。

年仅26岁,和叔叔伯伯辈的老干部搭班子,服务着15平方公里上居住的近千人。工作内容从人口普查到脱贫攻坚,从修桥修路到低保农保,从景区开发到村集体产业,可谓千头万绪。

对同龄人来说难以想象的工作,蒋胜涛却已经干了一年多。当“90后”村支书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我们和他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

回乡过个年的功夫

他成了村干部

和记者见面,蒋胜涛显得有礼有节,脸上没有男孩的稚气,更多了一丝严肃和稳重。2018年以前,他的生活轨迹和大多数同龄人无异。高中毕业考上大专,21岁那年毕业,沿着父辈的足迹,开始了外出务工之旅。从苏州到深圳,从中兴旗下电子厂,再到松山湖畔的漫步者,辗转了不少地方。

无数年轻人就像候鸟,隆冬时节回乡,来年春天再外出务工,村里没剩下几个年轻人。在村级建制调整前,欢喜坪村还是原来的五星村和蜂岩村。彼时,五星村党员年龄偏大,90%以上的是60岁以上的党员,过去一直没有合适的村支书候选人。

2018年1月,蒋胜涛回乡过年,没想到这一回,他便没再离开。

这个年轻党员学过工商管理,品行出众、见多识广,在村里老辈人眼中非常可靠。五星村、原光辉乡的领导几次三番鼓励他到村上锻炼锻炼。当时的副乡长专程找他到办公室谈了两次。

可这年轻人也有现实的考虑。跟大城市相比,村上的待遇和生活环境差很多;加上老百姓长期生活在山区,对发展建设不理解,要做大量思想工作;当村干部赚不到钱,因为身份问题,发展空间也受限。

犹豫再三,最终他还是接受了这份邀请。“父母双亲在外打工,自己在家还可以照顾80岁的爷爷奶奶”,蒋胜涛说,“更重要的是,现在乡村振兴机遇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点改善家乡的面貌,外面工资再高,也比不上这份成就感”。

那一年,他走马上任,正式成为五星村党支部副书记。2019年8月,经历一年锻炼,他通过考察和民主选举,出任五星村党支书。

新书记上任

没有三把火,反遇三道难关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履新伊始,这位年轻的村支书还没点起三把火,就先遇到了三道难关。

第一关是群众关。20出头的小年轻,从学校毕业不久,没有基层工作经历,能带领大家脱贫奔康吗?为了和大家加深了解,他走村入户,了解每家每户的情况,记录大家的意见建议,从一件件小事入手,解决实际问题。

“在家的基本都认识,在外的都建立了联系,电话沟通交流过”,说起村里的情况,他如数家珍。

当他慢慢摸熟了五星村的情况,一场深刻的变革又接踵而至。根据前锋区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的安排,五星村和临近的蜂岩村合并为欢喜坪村。

两村合并后,2020年6月,他成为欢喜坪村党支部书记。治下的村民小组从10个变为了7个,但人数却增加了近400人,面积增加5平方公里。

最难的还不在这里。两个村的干部重组在一起,意见难统一是常有的事儿。个个都是前辈,他作为领头羊,自然左右为难。

怎么办?“好在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工作”,把握准了这一点,他有了一套自己的办法。

平日里,他尊重前辈。“充分尊重,私人层面多接触,充分了解同事们的脾性。”一来二去,大家也愿意帮衬着年轻人。

工作中,他把有争议的事摆到台面上,尊重议事规则和程序正义,少数服从多数。工作组商定的事,怎么定的就怎么办,先做好了再看疗效。仍存异议的少数人,他再私下做工作;实在棘手的时候,把村上退休的老干部、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出山,帮忙调停。

另一道难关则来自工作本身了。最初,蒋胜涛横竖摸不着门道,每次报表、人口普查这类日常摸排统计工作,五星村总是比别的村子慢半拍。村干部都在一线奔波,工作效率却不如别人。他请教前辈,发现是工作统筹、分配的问题。

“一方面,要清晰地给大家划片分责,另一方面要人尽其用,把合适的人安排在适合的岗位上”,蒋胜涛说,人的问题理顺了,工作开展也就顺利了。

年轻支书看长远

“空壳村”里办企业搞活村集体产业

随着蒋胜涛对农村工作的深入了解,人口流失、空心化、老龄化等问题他也看在眼里。静下来的时候,他总是思考——怎么样才能把产业搞起来,让大家脱贫不返贫,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引进业主发展产业?他不是没想过。但过去几年间,先后引进了四个业主发展种养殖业,都因经营不善、资金断链,撂下一摊子跑了。流转的土地荒在那儿,村上至今还在想办法走法律途径解决。二来,业主的产业始终和老百姓的利益连接度不高。

惨痛的教训坚定了蒋胜涛的信心:“要想让群众真正致富,还得靠因地制宜发展村集体产业。”

种什么,养什么?蒋胜涛把目光投向了欢喜坪村世世代代养殖的中蜂。在他的带动下,成立了广安市蜂子岩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他出任董事长。鼓励村民承包养蜂,聘请技术员负责技术指导。

他还积极向上争取资源。今年年初,一位市领导到村上调研,他积极汇报了因地制宜养蜜蜂,种植药材发展产业的想法,正值当时市上也在鼓励支持现代智能养蜂业,他的想法得到大力支持。

在各级部门的指导下,欢喜坪村和临近的高岭村一道,积极参与“蜂业小镇”建设。目前,“蜂业小镇”已初具雏形,有现代智能养蜂基地3个,中华蜂繁育基地1个,岩蜂母本源遗址1处,蜜蜂养殖大户3户、养殖散户330余户,年产蜂蜜25吨,预计年产值达60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人均增收近2000元。

未来,还将建设蜜蜂文化博物馆和采蜜体验园,与周边欢喜坪山地生态旅游度假区联动,实现蜂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走在华蓥山西麓的山间小道上,蒋胜涛一边走一边向记者介绍这两年村里的变化。这里是土地增减挂钩后拆旧新建的新村,70多户人已经入住;那里是拓宽的村道……

做村支书不容易,起早贪黑,和女友的婚事一拖再拖,但所有的烦恼在看到这些点滴变化时,都烟消云散了。

“今年,我们还争取到了两条新路,联通欢喜坪景区,未来我们村的人气会更旺”,说到村里的建设,他无比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