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旺苍按照全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构建现代大农业“1+3”产业体系,着力提升特色农业产业脱贫能力,创新形成了“三园联动”发展模式、“五联五带”减贫增效机制,走出一条“各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的产业脱贫奔康、乡村产业振兴有效路径。预计2020年底,全县农业增加值增长3.5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8%。产业带动贫困人口2.1万人增收脱贫,为整县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

△旺苍县东河镇孙家坝粮油种植园

创新“三园联动”发展模式 全链增强产业扶贫能力△

△旺苍县户办特色微庭院

突出精准化定制 发展带贫减贫产业

坚持“集中突破、壮大规模、提升品质、促进融合”发展思路,制定了“三园”联动强产业发展规划方案,每年建设1个万亩亿元现代农业园区、每个贫困村建设一个一村一品产业示范园、每个贫困户建设户办特色微庭园,推动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围绕“1+3”产业,全县米仓山茶、优质核桃、道地中药材产业规模达到120万亩,生态养殖规模达到700万头(只),其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

△“南黄北绿全域茶”△“南粮北药全域果”△“南猪北牛全域禽”

突出市场化调结构 优化带贫减贫产业

调优产业结构。立足旺苍自然禀赋和产业基础,围绕“南黄北绿全域茶”“南粮北药全域果”“南猪北牛全域禽”产业布局,突出建设米仓山茶全链条百亿产业集群,重点建设优质核桃、生态养殖、道地药材“三大”优势特色产业,建成了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示范基地和产业示范带。截止目前,全县茶叶面积达21.5万亩、优质核桃面积达56万亩、道地药材面积达55万亩,年出栏生态猪牛、小家禽600万头(只)以上,产业结构日趋合理。调优品种结构。通过品种对比试验,引进培育和大力推广了大龙井长叶、龙井43、中黄1号等名优特新茶叶品种;繁育抗病性强、丰产性好、营养价值高为主要特色的乌咪核桃新品种;选育白花前胡、小柴胡、乌天麻等为主的道地药材品种10个;引进适应性强、生长快、成熟早、成本低的种牛蜀鲜花牛和种猪八眉黑猪、太湖猪800余头,仙居鸡近8.1万羽,品种结构不断优化。调优产品供给。在做好米仓山茶、杜仲雄花、红心猕猴桃等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大力研发茶糕点、茶饮料、中药材保健酒等120个“高中低”特色产业系列优质产品,既满足消费市场多元需求,又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旺苍县木门黄茶园区

突出标准化建基地 壮大带贫减贫产业

始终把“三园”建设作为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桥头堡,用活农村土地、低效林地、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推行黄茶标准化“十步建园法”,突出“万亩亿元现代农业园区+千亩千万元村级示范园+每亩万元户办特色微庭园”“三园”联动示范,标准化、规模化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目前,已建成木门、高阳、枣林、东河等19个万亩亿元现代农业园区,木门三合、高阳鹿渡、东河南凤、白水光明等137个千亩千万元村级示范园和2.8万个一亩万元户办特色产业微庭园,形成了县有万亩脱贫示范“绿色银行”、村有脱贫“小金库”、户有脱贫“钱袋子”的全覆盖脱贫新格局。

△旺苍县米仓山茶加工基地

突出精深化加工 促进带贫减贫增效

推行“新型经营主体+精深加工基地+农户”联结模式,按照“产线先进化、产能规模化、生产清洁化、产品系列化”的思路,引进国内先进的设施设备,配置名优绿茶、黄茶、红茶自动化生产线20余条,建成国内领先的10万级无菌净化包装车间。目前,米仓山茶年加工能力达到7150吨,实现产值25.5亿元,茶产品变商品每公斤增值达27%。

△旺苍县大德镇活水养鱼

突出多元化育主体 增强带贫减贫能力

坚持“内培外引、抓大活小”的原则,按照“户改场、场入社、社联企、企接市”递进培强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多元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提升联农带农能力。目前,梯次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5680余个,其中培育国家级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16个、省级示范场19家,带动6.51万户(其中贫困户1.45万户)农民实现产业增收脱贫。

△旺苍县蓝莓采摘节现场

突出效益化促融合 延伸带贫减贫链条

促进产业与产地加工融合。通过引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兴建茶叶、中药材等加工厂,实现了农业产业即采即收,从最初的纯原料卖出到就地加工转化升值,产值净翻1.7倍。促进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以“三园”联动建设为载体,依托木门会议会址、中国红军城等旅游景点,打捆创建为旅游景区,定期举办米仓山采茶节、蓝莓采摘节等节会,全面开放农村农事体验,并在景点、景区配种四季观赏花卉,增设休闲娱乐设施,年接待游客36余万人次,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促进产业与特色文化融合。深挖米仓山茶叶等特色产业历史渊源,高标准打造了集文化传承、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农艺博览园、产业主题公园,整合四季茶事、山野民谣、木门古道、地方民俗等文化要素,使原本的普通农产品有了文化的魂、历史的根,价值成倍提升。促进产业与生态康养融合。秉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理念,顺势发展生态康养,打造特色民宿120余家,建设露营基地10个,开发了健身医养、采摘体验、休闲观光等特色康养项目,年康养收入实现1.36亿元。促进产业与主题餐饮融合。大力兴办农家乐,将茶叶、生猪、土鸡等产品地方特色饮食深度融合,开发出的茶香腊肉、茶叶小炒、东凡卤鸡等菜品成为农家乐的特色招牌,吸引更多的游客就地用餐。促进产业与电商营销融合。搭建专门的电商平台,在产业园区、产业基地、重点村、贫困村新建电商服务网点260个,实现了产品产地与消费者直接对话,将中间商的利润差直接装进农民的腰包。

△特色果蔬小镇——旺苍县张华镇

突出特色化创品牌 提高带贫减贫效益

发挥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优势,做优有机农业。依托互联网云平台,在产业基地集成运用精准感应、信息传输、自动控制等物联网现代新技术,不断提升有机产业质效。2020年底,累计建成米仓山有机茶叶、核桃、杜仲等8个产业基地,2.1万亩农业产业获得国家有机认证。米仓山茶入选区域品牌全国百强榜单,代表中国元素亮相纽约时代广场。发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优势,做优绿色农业。推行标准化建园模式,全域推广绿色防控、绿色植保等新技术,不断提升产业生产标准化程度。2020年底,累计建成木门茶叶、普济核桃、天星蔬菜、张华水果、龙凤水稻等22个标准化基地,14.3万亩农业产业获得国家绿色认证。发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优势,做优生态农业。推行“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林-草(沼)-畜(禽)”“林下种养”等生态循环产业发展模式,集成种养生产、基地建设、园区打造、产品加工、废弃物处理等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产业基地小循环、产业园区中循环、全县产业大循环,建成农业产业生态循环示范片50个、林下种养示范基地30个,规模达40余万亩。目前,全县“二品一标”覆盖率达85%。

创新“五联五带”机制保障带贫减贫实效

注重规范新型经营主体与政府投入、农户受益三者的利益关系,大力推行“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利益联结模式,稳定形成“五联五带”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民今年人均增收1870元、贫困户人均增收2100元。

△旺苍县英萃镇新房村集体经济分红

◎联结加工环节带农增收。推行初加工与精深加工相结合,加工经营主体按农户交售农产品获得金额的5%进行协议式二次返利,今年预计全县农户人均获得二次返利126元。◎联结销售环节带农增收。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型营销模式,协同全国大中城市品牌专店营销,按照农产品品牌要求、驰名商标设计,实施“六统一”线上线下“同标同质同步”营销,经营主体按照协议保底价收购农户农产品的数量,提取销售纯利润的60%对农户进行分红,今年预计农户人均分红150元。经营主体在留存40%的利润中再提取10%,对1.45万贫困户实施二次返利,人均获得二次返利260元,贫困户今年仅农产品返利一项人均收益380元。◎联结产业托管环节带农增收。对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的农户,经营主体采取“合同式”全托管,农户与经营主体签订全托管合同后,农户可以入企入园入社或外出务工,经营主体对托管产业集中实施标准化经营,农户在获得务工收入的同时,年终还能从托管经营主体获得1000元/亩的产业收益。目前以“三园”联动为平台实施产业托管农户7540户、托管面积2.53万亩,人均预计实现增收865元。◎联结“三变”环节带农增收。依托“三园联动”改革示范平台,统一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整合产业扶持资金、村级示范园建设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等各类财政投入资金4.5亿元和集体、个户的土地、林地、水域共540万亩以及125个村级经济闲置房屋、农机设备等设施设备入股或作价入股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预计今年集体经济获得年总收益1260万元,农户人均获得年分红收益45元,贫困户人均年分红收益56元。◎联结精准就业环节带农增收。坚持贫困户优先就近就业原则,按照因户因人施策,精准就业人员特点,在产业园区、加工车间、旅游服务、环境整治等多个领域,推行“对号入座”稳定就业模式,有力确保2.3万人就近就业,今年人均可实现年务工收入9460元,人均增收860元。

拓展“五大”保障服务提升带贫减贫绩效

△旺苍县农民喜庆丰收

□ 拓展市场营销保障服务。立足县城、中心集镇、特色产业小镇和专业村,着力推进产业文化、旅游观光、体验康养、产品交易等特色产品大市场建设,重点在国内省会城市和省内大中城市建立特色农产品专卖店、电商等营销网络,对接“一带一路”大通道,积极开拓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外市场,不断形成以旺苍为中心、辐射川东北、覆盖全川全国、走向国际的大市场格局。目前,建成东河、木门等冷链物流集配中心5家和成都、上海等大中城市专卖店4家以及电商营销平台12家,实现销售营业额增长20.6%。有力破解了农民销售“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拓展科技全域保障服务。加大与中央九三学社、中茶所、省农科院、川农大等科研院校的合作力度,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广泛推行机械化作业,有效提升农业产业科技含量和品质效益。组建了旺苍现代农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高端人才,推进产教结合和普职融合,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职业农民培育,全面形成了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中、初人才队伍和全链服务支撑体系。目前,科技对农业产业贡献率达65.5%,特色产业耕种采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1%。□ 创新多元投入保障服务。县财政每年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投入农业产业发展不少于2.5亿元、每年出资1000万元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充分发挥财政项目资金的导向作用,创新项目争取整合投入、撬动金融投入、平台融资投入、招引业主投入、引导农户投入等多种方式,目前,多元投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资金3.9亿元,有力破解现代农业发展投入不足的瓶颈制约。□ 精准政策扶持保障服务。针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薄弱短板,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在项目倾斜、资金奖补和政策保障方面的综合扶持力度,出台了《旺苍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扶持措施十五条》,目前投入各类政策扶持资金1.26亿元,充分调动了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发展积极性,今年新增黄茶面积1.03万亩、道地中药材0.5万亩、实施核桃品改3.1万亩。□ 拓展改革供给保障服务。重点抓好放活农村荒地、坡耕地、低效林地等闲置资源服务,目前,累计放活农村土地、集体林地125.41万亩,通过产权交易平台增值1436万元。鼓励茶农、集体经济组织以“三资”入股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新型经营主体组建联合社、股份合作社等联合体42家,有力提升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组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