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 张舟

近日,中组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明确指出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评判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的重要标准。引导领导干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但在现实中,政绩考核也不免变味走形。有些地方习惯了“自说自话”,自己给自己打分,自己给自己评优,对群众的意见不管不顾。有的地方只唯上,不唯实,群众不满意不要紧,就怕上级不满意,热衷于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办了“蠢事”“坏事”却浑然不觉,相反还沾沾自喜,认为动静越大,功劳越大。还有一些地方,把政绩考核看做过场和形式,评价体系不科学,内容过多过杂,指标矮化泛化这样的政绩观之下,是不可能选拔出真正德才兼备的好干部,也无法推动领导干部真心实意地为民办事,不断提升执政本领和治理能力。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果政绩考核不以“群众满意”为指标,很可能会让错误的政绩观占据上风,出现诸如贵州独山县倾全县之力举债打造的“天下第一水司楼”,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铲毁2万多亩庄稼以突击完成退耕还林指标这样的荒唐事。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笔者认为,《通知》的出台凸显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在政绩考核中的核心地位,有助于领导干部形成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考核既是“指挥棒”,又是“度量衡”,“群众满意”纳入政绩考核,成为“硬指标”,把考核高质量发展的结果作为选人用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才能“考”出更多群众认可、能力卓越的好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和选人用人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