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木里县正在着力构建‘X形三纵两横加水运’交通主骨架,全县交通工作呈现出‘工作力度大、投入资金多、完成情况好、质量控制严、群众满意度高’的特点,交通‘死角’基本消除,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这其中也凝聚着援藏干部朱永的辛勤汗水与睿智的心思!”10月24日,凉山州木里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何勇这样说。

他说的朱永,是攀枝花市仁和区交通运输局派出的一名援藏干部,于2018年10月到达木里藏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挂职担任副局长,主要分管县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公路运输服务发展中心、航务海事发展中心,联系乔瓦片区通乡、通村公路建设规划、管理、实施、督查等工作。

“再苦也要挺过去”

事业,都是干出来的。所以,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吃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援藏工作苦,大家都知道。朱永对此的态度是“再苦也要挺过去”。

木里藏区,高山峡谷众多,要想富先修路,修公路,其实很多时候就是把路修到云端,“交通人”是首先吃苦的人。

“朱大哥不怕吃苦,他走得、饿得、耐力好,早上出发,路上吃干粮,下午三四点才能吃上中午饭,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有时,还要到晚上七八点才能吃上中午饭呢!”对于吃苦,县交通运输局的余佳沁这样说。

有一次,我们带着设计单位,坐摩托车到沙湾乡纳瓦村搞公路设计,前一天下雨路有点滑,在上坡转弯时,朱哥差点掉下来了。“路边就是万丈深渊,我们都很害怕!可朱哥说‘没事儿没事儿’,不是还没掉下去吗!”

目前,木里县交通呈现了三大成绩,一是国省干线建设稳步推进,二是通乡油路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三是通村硬化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已建成国省干线公路368公里,27个乡镇已全部建成通乡油路645公里,全县通乡公路总里程达到708公里,全县113个建制村已全部实现通硬化路,建成通村硬化路1147公里,以上各项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

成绩的背后,凝聚着“交通人的汗水与智慧”。朱永说,援藏,肯定是要吃苦的。但是,改变全县的交通面貌,聚焦“脱贫攻坚,交通先行”,深入实施“交通活县”战略,自己就是“主动来吃苦的,所以再苦也要挺过去!”

“越难越要用心”

制约木里藏区发展的短板很多,但是首当其冲的就是“路难行”!作为负责通乡、通村公路建设规划、管理、实施、督查等工作的朱永,修建公路时在公路上来回步行三四次,他觉得并不苦,并不难。

“他是一个务实的人,从公路的设计到施工、督查等等环节,这样的‘步行苦’是家常便饭,不怕冷、不怕饿、不怕山上落石头,查找问题挺认真,监督整改也不怕得罪人!”单位同事任明忠这样评价朱永对待工作的态度。

朱永对此说,既然是补短板,那就要“真补”,不能走过场。“‘步行苦’不算苦不算难。交通是木里县经济社会发展上突出的基础工程,增强目标和责任意识,以问题为导向,为工作而得罪人不算啥!越苦越要认真,越苦越难越要用心,这才能把工作干得更好!”

朱永介绍说,最苦最难的不是“步行苦”,援藏以来自己经历过的“难事”,突出的有三件。

一是立项建设西香高速木里支线,实现木里藏区通高速公路的梦想。2019年7月和12月,交通部科研院交通发展中心和省藏区办领导来木里县调研交通建设时,对木里县提出的建设西香高速公路木里支线梦想,予以了重视。目前,省人民政府已同意以PPP模式招标建设西香高速。这将是国内高速中最具观光价值的旅游环线道路之一,也是一条通往藏区的民生路、致富路和重要的生命通道。二是为巩固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对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和研究,撰写了《木里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调研报告》,起草了《木里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于今年2月在全县实施。三是通过多次协调和努力,2019年6月,攀枝花--木里客运班线正式开通,该班线是木里县开通的第一条跨市州的客运班线,具有里程碑意义,极大程度方便了木里县群众到攀就医、就学、务工等方面的交流往来。

调研、沟通、协调、写材料、汇报……“2019年,朱永都很忙。不怕熬夜,就怕拿不出好的方案。不怕问题多问题难,就怕在表达群众的愿望时不充分,落实工作时办法措施力度不够。不怕苦不怕难,这是他的性格特征!”木里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杨严斌这样说。

“再牵挂也要放得下”

援藏干部,内心突出的一点就是“舍得”。这种“舍得”,就是一种取舍,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朱永选择到木里县援藏,其实对家还是挺“牵挂”的!

朱永说,当初报名时,只考虑了一晚上就决定了。但是孩子那时才上4年级,自己援藏后就意味着是妻子一个人带孩子。父亲去世了20多年,母亲一个人居住,注定没法时常去照顾。

“工作之余,想念家很正常。但一旦忙起来往往就忘了打电话给家人!援藏这份事业,让我很在乎,也让我在牵挂家人的同时,放得下牵挂!”谈到援藏干部的思乡情结时,朱永这样说。

去年8月,朱永71岁的母亲因患胰腺炎,前后住院50余天。当时木里县正是脱贫摘帽关键时期,只请假了4天的朱永回攀枝花照顾母亲,期满后又匆匆离去。“说内疚,肯定有些内疚!但是自己牵头的工作实在是忙,那就总得放下一头吧!”朱永回忆起这件事,神情暗淡。

但是,对于群众期盼的紧迫事儿,朱永却不敢放下,不敢“放一放等一等再说”。

朱永说,去年6月开通的攀枝花--木里客运班线,最开始是只有一辆客车在运营,两天才能有一个来回。“用‘倒逼’的方式,打通了木里县第一条跨市州的客运班线工作中的‘肠梗阻’,群众早就期盼的事情被一朝解决了,他们对此的满意度很高,我也很有成就感!”

谈到援藏工作的收获时,朱永说他的收获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援藏,是一份责任,木里县为全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1994年被确定为贫困县,能亲自参与和见证全县退出贫困序列,觉得很荣幸。第二方面,援藏,是“三线建设精神”的延续。20世纪60年代,朱永的父亲不远千里来到攀枝花参加“三线建设”,朱永从小就听着父亲母亲讲的“不想爹,不想妈,不想孩子不想家,不出铁水不回家”、“三块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等歌谣和故事,作为一名“攀二代”,在木里藏区奉献汗水与智慧,也是在传承和弘扬“三线建设精神”。

2019年7月,朱永被四川省委表彰为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先进个人。10月24日下午,在办公室采访结束后,朱永又在忙2021年攀枝花对口帮助木里县援建项目方案的起草工作。他的同事周文贵说,这个“大忙人”朱永,干起工作就忘了家,有时电话也不在身边,他家人打电话时找不着他,还经常打几个同事的电话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