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村特色民宿


成博 川观新闻记者 肖姗姗/文 汪衡/图

11月6日,“决战决胜谱新篇·文化扶贫在行动”网络主题传播活动四川站记者一行来到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青松村、桑枣镇齐心村,探访当地文化扶贫做法和脱贫攻坚工作成效。

秀水镇青松村结合村民实际需求设立每月一次的扶贫赶集日,并将绵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钱板”融入乡村文化建设,在带动贫困户脱贫、鼓舞村民奔康信心上,取得良好效果。桑枣镇齐心村充分运用当地自然、气候条件优势,发展避暑旅游、亲子旅游等乡村文旅产业,搭配当地非遗产品售卖、特色民宿等内容,使当地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致富。

青松村扶贫赶集日


扶贫先扶志,扶贫赶集日促进“输血”变“造血”

“近年来咱村面貌大改变/水泥路修到家门前/自来水流进锅里煮鸡蛋/天然气用起来方便又安全/家家都看大彩电/人人都把手机玩/户户有余粮和存款/人人不愁吃和穿/小病大病住医院/打针吃药不要钱”,11月6日上午,家住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青松村的绵阳市非遗“金钱板”传承人李诗吉,以一段朗朗上口的快板词,道出了近年来青松村村民生活的新面貌。

地处秀水镇西北部的青松村,由原省级贫困村青松村与原省级贫困村朝阳村合并组成,幅员面积10.6平方公里,全村共12个村民小组,共1160户2991人。2014年被确立为省级贫困村,目前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69户530人。

“面对这样一个情况,青松村在进行脱贫攻坚中,始终强调扶志的作用,破解贫困户‘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懒惰思想,坚持在服务群众中持续教育引导群众而形成的特色帮扶经验。”青松村第一书记罗欢的一席话,解释了李诗吉快板词背后的扶贫现实。

罗欢告诉记者,在青松村乡村大舞台,每年有各式各样的扶志节目轮番登台,在轻松活泼的文艺表演中,实现脱贫从村干部的任务到村民自发意愿的转变,“尤其是一年一度的新春文艺汇演,由帮扶单位与当地村民各自提供节目,反映本地一年来的脱贫攻坚成效,已经成为了青松村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台特色节目。”

齐心村特色民宿


村民有了脱贫意愿后,如何带动村民脱贫?罗欢表示,青松村通过“以购助扶”的新形式,设立了每月固定一天在村委会“赶集”的扶贫赶集日,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统一购买群众生产的农副产品,稳定增加群众收入,促进了“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

在11月6日当天的扶贫赶集日上记者看到,部分村民带着自家养的家禽和种的蔬菜在划定的区域进行售卖,土鸡蛋、农家土豆等优质农产品很快吸引了一大批消费者驻足问价,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多位村民摊位上的农副产品就销售一空。罗欢算了一笔账,“像这样一次赶集,一户村民家的家禽起码可以给他们带来六七百元的收入,蔬菜能够带来两三百的收入。”

青松村扶贫赶集日


截止2020年10月青松村共计开展“扶贫赶集日”活动63次,成交金额达15万余元,共有100余户贫困户,300余户非贫困户和3800余人次帮扶责任人参与,实现户均年增收1000余元。

为了打开当地农副产品的销路,今年初,青松村还到安州城区开设了爱心扶贫超市,将村里的各类产品稳定销往安州城区,“从4月份开业至今,爱心扶贫超市已经为村民们带来了20万元的收入。”

乡村旅游+特色民宿,家门口的致富增收路

桑枣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当地夏季气温比城区低3度左右,加之良好的植被基础,使镇内形成了国家4A级景区“罗浮山羌王城”、国家3A级景区“枣皮走廊·蝴蝶谷”。如何用好当地旅游资源,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带动村民增收、贫困户脱贫?桑枣镇的办法是在景区中,缀入当地的非遗制品和各类土特产售卖,并通过扩大非遗制品生产规模,吸收贫困户、残疾人就业。

“枣皮走廊·蝴蝶谷”景区覆盖齐心村、黄羊村两个省级贫困村。据介绍,拥有枣皮树80余万株,面积1000余亩,其中“百年枣王”树200余株,枣皮春开黄花,秋果殷红,是常用的名贵中药材;蝴蝶谷内有多种珍稀蝴蝶品种,谷内森林覆盖率达95%,年平均温度12度。据桑枣镇党委委员严倩介绍,2019年全年,“枣皮走廊·蝴蝶谷”景区累计接待游客50万人。

青松村扶贫赶集日时间表


李诗吉表演绵阳市级非遗“金钱板”


有了客流保障,使桑枣镇有了通过乡村旅游带动非遗制品销售的信心。6日上午,绵阳市级非遗花庙土陶传承人邓忠华告诉记者,这种采用桑枣镇当地陶土制作的土陶产品,全年能带来800万左右的产值,其中土陶泡菜坛等产品较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当地有70人在我的工坊工作,其中有20多位来自贫困户家庭,10多位残疾人,”邓忠华称,其中一对哑巴夫妻,通过制作花庙土陶,夫妻二人月收入已达到1万元。

以“枣皮走廊·蝴蝶谷”景区开发为契机,齐心村还以“鼓励返乡创业+吸引外资投入”发展民宿产业为战略,打造出各类精品民宿27家、返乡创业基地1个,带动当地农民就业300余人,实现了旅游脱贫、旅游富民。2015年,齐心村人均劳务工资、集体经济收入分红仅为0.3万元,到2019年,该村人均劳务工资、集体经济收入分红已达到2.2万元。

邓忠华展示绵阳市级非遗“花庙土陶”制作工艺


当地民宿经营者肖婷婷告诉记者,她和丈夫都是本地人,在看到当地“枣皮走廊·蝴蝶谷”景区的开发后,本着对家乡的热爱,决定回乡创业。“我们以每亩地每年500元的价格向从村民手中流转出民宿用地,再返聘当地村民参与民宿的服务,”肖婷婷告诉记者,在夏季游客较多时,她的民宿聘用了22名当地村民,人均月工资为26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