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洪英蜡染的餐盘垫


川观新闻记者 吴平 文/图

“9-10月共向叙永扎染合作社订了近万元货品,11月也订了几十根围巾。”11月5日,成都宽窄巷某手工艺品销售店负责人彭智敏介绍,虽然量不大,却是当地扎染商品化的突破性一步。

处在川滇黔交界处的叙永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发生率在少数民族地区和高寒山区居高不下。

薛健伟介绍苗族传统纹案

为了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叙永县以国家级非遗苗族扎染为切入,在省文旅厅帮扶下,将濒临消亡的手工织物转为市场热销品,从“以购代捐”为拐杖初步实现“造血”式发展。

“之前合作社的产品主要是在参会上销售,以购代捐占了较大比重。”李昱宏介绍,比如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四川美食文化节,村民张开丽的一幅青色壁挂扎染作品卖出了4000元;在去年6月的省图书馆非遗购物节上,合作社卖出一万多元产品。

先染后绣的苗族裙摆


此外,订货单位都是摩尼镇的学校、法院、酒店以及工商联等,虽然摩尼镇扎染扶贫车间去年实现了12-13万元的总销售额,但真刀实枪在市场上过招还不见得有竞争力。李昱宏认为。

“今年疫情缓解后,我们枧槽乡扎染工坊与宽窄巷一个销售公司合作,订单一下接不过来了,每月都订几十根围巾,其他小体量产品,比如茶旗、餐盘垫等也走的不错。”叙永县枧槽乡驻村干部薛健伟说道。

手绣布料


“为了打开销售局面,我们仔细分析了市场,在设计和制作细节上要求更严了。”薛健伟说,民族元素只要保留一些精华即可,消费者不太喜欢特别具象的图案,此外从自贡扎染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晓平那里取经,使设计更符合当下审美。

“还有了初步分工,年轻人设计感好,就由他们来扎,再交给有经验的人统一来染;谁蜡染做的细致,就更多做这类产品。”薛健伟说,此外针脚、收边、锁边等细节要求更高,这样才配的上纯植物染的品质定位。

涂好黄蜡的布样


由于上蜡均匀、图案分明,又有较好的设计感,群英村村民邹洪英去年一个人的蜡染净收入达到了8000元,今年已有4000元入账。

2020年叙永县扎染合作社整体营收有望突破40万元,不仅优化了当地产业结构,也探索出一条非遗传承与文化扶贫相结合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