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玲 毕小慧 川观新闻记者 郑茂瑜 文/图

11月6日,两年一届的成都市第23届盆景展,在百花潭公园开幕。来自成都、重庆、自贡、泸州、乐山等川渝两地的300余件盆景作品集体亮相,共有107件作品获得本届盆景展金、银、铜奖。据了解,本届展会为期10天,将持续至11月15日,届时将全场免费向市民开放。

本届盆景展由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支持,成都市百花潭公园主办,成都市风景园林学会、成都市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分会协办,旨在充分展示盆景艺术魅力,全面探索盆景艺术在公园城市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为市民游客就近提供欣赏盆景艺术的平台,同时推动成德眉资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盆景产业协同发展。

01

300件盆景作品齐聚百花潭 107件荣获组委会奖牌

“川派盆景作为中国盆景五大流派之一,凝聚了世代川人的性格、智慧、审美情趣,是成都传统文化重要代表,也是成都建设公园城市、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途径。”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二级巡视员罗晓辉在致辞中表示,为推动成德眉资以及成渝双城经济圈盆景文化交流、合作,本届展览除了展示来自成都市属各公园、单位、区县盆景协会、盆景园,还邀请了重庆、自贡、泸州、乐山、绵阳、德阳、眉山、宜宾、资阳等地的盆艺作品,共计300件。经组委会评选,共计27件荣获金奖、35件荣获银奖,45件荣获铜奖。


加拿大盆景师Chad Sinclair向观众介绍自己的盆景作品《清溪涧》

“这是我第一次来参加成都盆景展,非常开心,我的作品获得了业内认可。”加拿大盆景师Chad Sinclair的参展作品《守望香竹》获得本届展会银奖。今年42岁的Chad已经有十多年制作盆景的经验了,在他看来,川派盆景非常讲究造型,而他的竹类盆景在吸取传统川派盆景造景技法的基础上,也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与创意,让逛展观众和行业专家耳目一新。

本届展览还在百花潭公园慧园广场设置了盆景展销点,让喜爱盆景艺术的盆友在参观之余,有机会与川派盆景大师们近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盆景栽培与创作的心得,更能将自己喜欢的盆景选购回家,让盆景艺术走进百姓生活,为从事盆景产业人员提供了一个推广的平台。

此外,为了方便未到现场的游客观赏盆景艺术作品,开幕式全程进行网络直播,截止记者发稿前,共计100万人次在线观看。

02

川派盆景如何升级 产品需创新、市场待规范

据统计,目前,成都有各级盆景协会和合作社共有13家,盆景基地约10万亩,从业人员约42万人,各苗圃共计保有约120万株盆景作品及桩材(微型盆景除外),每年产值约为40亿元

但从近年来的盆景销售状况来看,川派盆景的销售量在全国比重一直在5%-6%,销售额却有所下降。业内人士分析后认为,由于地域、经济、消费水平及宣传等因素,川派盆景产业发展规模比扬州、苏州、广东等地要滞后一些。

何光华的盆景作品《林妙红唱》制作耗时18年


如何助推盆景产业快速发展?

“我们的川派盆景匠气太重,应该创新融合自然元素。”何光华告诉记者,川派盆景作品一直偏向造型,而今年他的作品《林妙红唱》荣获金奖,制作时选择的是强调自然、融合的岭南技艺。而Chad则希望,川派盆景的技术和文化能够更加自信、包容、开放地向外传递,同时可以借鉴外来技术和理念,进一步丰富艺术创作。


此外,川派盆景市场也需要进一步规范发展。川派盆景市场早在清代就已形成,但发展规模一直不大。新中国成立后,盆景市场也有出现,如青羊宫花肆等,但并未形成产业化,且原青石桥花卉市场拆除后,成都市内的盆景交易市场一直空缺。

目前,成都市内形成农贸市场盆景摊区、流动小商贩结合的市场模式,可以最大限度方便市民游客购买。但因为缺乏监管和统一的市场定价,大多仍停留在自产自销阶段,没有专门从事盆景销售的经销商;同时盆景生产者还需承担高昂的储存、运输成本,盆景产业整体还不够成熟。

“希望本次盆景展能够成为弘扬川派盆景文化的盛会,更能推动川派盆景艺术大众化,促进成都盆景产业发展,实现盆景文化价值转换,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盆景产业协同发展。”罗晓辉希望,充分发挥百花潭公园在区位、资源、产业、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促进全国各地盆景文化在此交流、合作、生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