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来我 川观新闻记者 徐莉莎

不是机器人专业,却为两个女儿亲手造出与《机器人总动员》主角同名的、具备多种功能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瓦力”。11月4日,中国科学院第三届科学节(成都)走进天府新区活动在天府新区学校举办。活动现场,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元卓分享的经历感动了不少人。

王元卓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大数据研究院院长。作为一名教授、导师,他的研究方向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曾指导30余名硕博研究生。 但另一个令他引以为傲的身份,是他作为两个女儿的父亲。

王元卓说,他的研究方向与机器人关系不大,造机器人完全是出于兴趣自学。年轻时,他深受科幻电影《霹雳5号》的影响,在1986年开始自行研究机器人制作,“当时用了200多个易拉罐做了个1.1米高、可以变形的擎天柱。但它还没有智能化。”

科研工作者生活忙碌,造机器人的梦想也渐渐封尘。两个小女儿的出生,给他增添了动力。他要造出一个机器人,陪伴孩子的成长。在两个女儿的支持鼓励下,他用网购的材料,在家反复尝试,成功打造出具有多种功能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瓦力”。

现在的子母机器人“瓦力三号”已是第三个版本。可别小看这个小小的“瓦力”,它身上有很多的高科技,可以实现智能对话、脑波感应、实时视频、远程控制等功能,甚至可以从中分离出另一个小机器人进行操控。王元卓在现场分享了一段两个女儿与“瓦力”的日常生活视频,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兴趣。

在报告中,王元卓阐述了科幻与科学间的关系,以《流浪地球》、《星际穿越》、《火星援救》为例,给同学们讲解了科幻电影中的一些趣味科学知识,比如解答“《星际穿越》中为什么女儿会比爸爸还老”的问题。

王元卓说,希望未来有更多好的科幻电影可以帮助科学更容易地走进孩子的生活和心灵,进行科普教育。“一旦创造的种子在我们的心里生根发芽,它可能会在任何适合的时候开花结果,”他鼓励同学们学会从幻想中找到科学探索的方向。

王元卓的报告是本次中科院第三届科学节(成都)走进天府新区活动的一部分。本届中科院科学节的主题为“嗨,科学!”,以科学的多样色彩为基调,注重科学与文化和艺术的充分融合,突出“节目”和“节日”的特点,让公众近距离接触前沿科技成果,与科学家面对面,激发公众用好奇拓宽知识边界,用科学连接未来生活。

中科院成都分院分党组副书记刘刚君说,“科学节是中科院展示科技成果、启迪科学思维、弘扬科学文化的重要方式。科学节活动在成都已举办两届,今年我们首次与天府新区合作,让科学节走进天府新区,促进中科院科技创新资源和天府新区教育资源有机融合、优势互补,共同为天府新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和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贡献力量。”

在捐赠仪式上,中科院成都分院向天府新区学校捐赠了科普图书、院士展图以及成果文创作品。活动现场播放了数十位院士、专家的寄语VLOG,科学家们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科学的理想,建立科学的思维,探索科学的奥秘,用科技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本届科学节在前期邀请了包信和院士和舒德干院士分别在四川大学和天府四中做了专题报告。11月4日的活动则邀请了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李家堂研究员、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王元卓研究员、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李天达副研究员为师生们做专题报告。成都分院系统各单位也带来了激光报警器、两栖爬行动物探秘、机器人与生活、趣味信息检索等分班探究活动。光电所、成都生物所和成都山地所还将在11月6日以及11月9日开展求真科学营研学活动。

摄影 谢来我 部分图片由中科院成都分院授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