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翼 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

近日,来自全国各地40多个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钒钛综合利用的60多名工作人员齐聚攀枝花,在全国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参加了2020标准化知识专题培训。

落户攀枝花一年多来,全国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先后组织申报了11项国家标准,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院签订框架合作协议,组织编制《全国钒钛磁铁矿资源开发利用白皮书》,积极申报国家重点科研专项NQI项目,引领支撑钒钛产业高质量发展,传递出“中国钒钛之都”的行业强音。为我国钒钛产业的技术规范、产品质量控制、产业整合链接等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对加快我国钒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促进钒钛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建平台:推动标准化工作上台阶

“钒钛标委会承载厚望、任重道远,要充分发挥全国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作用,整合各方力量,推动标准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我国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成立之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主任田世宏曾如此说道。

如今,第一届全国钒钛标委会组织机构日趋完善,现有委员39人(博士17人,硕士13人,学士9人),其中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5人。全国钒钛标委会下设秘书处,设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2人,秘书3人,聘请在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专业享有盛誉的专家、顾问6人。

经过1年多的运行,钒钛标委会秘书处已完成龙蟒佰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资源组牵头单位、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为过程组牵头单位、攀钢集团有限公司为应用组牵头单位的三个工作组组建工作,组织结构日趋完善。今年,新增3位委员,均来自生产经营企业,委员中生产经营方所占比例从22%增加到28%。

钒钛综合利用领域委员会汇聚了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东方蓝天钛金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钒钛中高端应用领域企业,从全产业链视角构筑钒钛产业标准体系,初步搭建起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平台。

此外,钒钛标委会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院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宝鸡钛产业研究院等相关单位就标准制(修)订、科研项目、检验检测等达成合作意向;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等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人才交流互动机制。

通过将攀枝花钒钛资源开发利用展览馆、国家钒钛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实验室、电梯安全公众体验中心整体打包,申报科普教育基地,2020年5月获批省科协“天府科技云”科普惠民共享基地,并入驻天府科技云平台。6月,由四川省市场监管局推荐申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科普教育基地。

定标准:引领钒钛产业发展方向

加快建成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是攀枝花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攀枝花正发挥资源优势,促进攀西经济区、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钒钛高新区三区联动。

产业发展,标准先行。

成立至今,钒钛标委会先后组织申报了11项国家标准(中英文同步),其中《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术语和定义》已进入“标准起草”阶段,《钒钛磁铁矿矿物定量检测方法》已通过立项评估。同时,建立钒钛标准信息库,梳理现行国内外涉“钒”“钛”类标准823项,其中国际标准50项、国家标准233项、行业标准500余项、地方标准33项、团体标准7项。已收集标准文本472个,其中国际标准文本44个、国家标准文本198个、行业标准230个。

“从钒钛磁铁矿采选冶、钒钛提取及深加工、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以及钒钛高端应用等全产业链,从通用基础、综合利用技术与评价和检测方法三个维度来构建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的标准体系框架,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资源利用价值以及实现清洁生产与绿色制造,为攀西地区以及全国钒钛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引领产业协调、有序、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秘书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成立钒钛标委会,就是要制定一批基础通用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及关键核心技术标准,组织开展重点标准应用试点,使一批重要技术标准得到广泛应用。

今年,钒钛标委会联合攀钢集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西南科技大学,共同申报了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专项《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国家质量基础研究及应用示范》,并承担其子课题《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体系研究》,目前项目已通过国资委审核。

瞄准钒钛的高端应用需求,钒钛标委会正积极研究钒钛高端应用产业对钒钛原料需求所需的技术要求,及时转化制定相应标准与规范,提高标准供给能力和水平,实现钒钛高端领域标准的跟随者向创新者、领跑者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