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嘉伟 川观新闻·攀枝花观察 湛璐霜

7月21日,一场主题为“共同富裕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沙龙在攀枝花市仁和区举行。

当天,来自攀枝花三区两县的8个村代表分享各村产业发展及城乡融合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同时,十余名专家、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围绕“共同富裕下的产业振兴与城乡融合”为题展开深度对话,分享真知灼见,共同探讨新时代共同富裕路径,助推攀枝花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

这场盛会碰撞出了什么火花?形成了什么经验?带你揭秘。

专家、企业负责人、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现场交流。韩嘉伟 摄

以产业发展为引擎助推乡村振兴

时下,正是攀枝花芒果采摘销售的季节,作为攀枝花芒果产业发展的先行者,攀枝花市仁和区经过30余年的发展,芒果种植面积已达40万亩,年产量超20万吨。

“谁能想到,35年前村里种下的第一棵芒果树,不仅能带动村民致富还能带火整个村子。”仁和区混撒拉村党总支书记邹胜洪带着本村芒果产业发展经验打开了话匣子。

1998年混撒拉村利用较长的光照时间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引进100株马切苏芒果苗试种,并顺利开花结果。发展至今,全村种植芒果面积已达2万余亩。从无到有、从零星到规模,当地已发展成为仁和区芒果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区域。

如今,混撒拉村以芒果和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致力于打造“共同富裕样板村”。该村又有哪些经验和做法?

混撒拉村现代芒果产业园。仁和融媒体中心供图

混撒拉村创新“总支+协会+公司+农户”发展机制,发展集体光伏改造、开展土地流转承包、提供农业生产用水服务,全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仁和—混撒拉—拉鲊古渡”农文旅精品路线,沿线布局中国苴却砚博物馆、芒果展览馆、亚热带优稀百果博览园等景点,年接待量达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余万元。

“混撒拉村是攀枝花芒果产业发展的缩影,经验丰富,但仍有不足之处。”攀枝花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李恒直言,肯定成果的同时还应看到,前期生产经营方式属粗放型,标准化程度不够,内在支撑不足,这些方面还需要提升。

会场摆放的水杯吸引了大理花醉艺术中心投资人庄淮的注意,“各位来宾的手边都有一个印着‘攀芒芒’图案的杯子,我想这就是攀枝花本地设计的芒果ip文创产品。”庄淮说,要在芒果军团中独树一帜才能脱颖而出,走出高端化、差异化的路线。“芒果不仅要精深加工,还要做文创周边,同时开发产品ip、商标设计,芒果不光是吃的东西,它更应该是一种文化。”

以城乡融合发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今年,攀枝花市将“城乡融合”作为总体发展“三大战略”之一。城乡融合发展短板在农村,如何补好短板,促进城乡深度交融?

“通过这一年来的探索,我们发现,要想做到城乡融合,就要在生产要素的融合上做文章。”攀枝花仁和区仁和镇红旗村党支部书记刘志洪给出了“红旗答案”。

红旗村田园综合体项目。仁和融媒体中心供图

位于四川最南端的攀枝花市仁和区红旗村,用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敲开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大门。从基本以传统农耕为主,人均可支配收入仅3100元,到打造山水田园红旗,引入仁和区首个田园综合体,红旗村产业发展完成了从“1.0版本”到“3.0版本”的进阶之路。

红旗村摸索总结了“4+4”模式,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要坚持党建引领,实现“党群相融”;坚持科学布局,实现“策规相融”;坚持农旅并重,实现“产村相融”;坚持提质增效,实现“公共服务相融”。

谈乡村振兴,谋共同富裕。当天,大家围绕当前产业发展的亮点经验、文旅融合的规划走势等,分享了特点、亮点,直面了痛点、堵点,找出了出路、办法,探索出了共同富裕视角下的产业振兴与城乡融合新路径,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出更多思路和实践成果。

沙龙现场。韩嘉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