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肖莹佩 成都观察 王玥 杨柳

6月27日,第四届数据四川创新大赛(2023)在成都高新区举行,将持续到12月。本届大赛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着力点,围绕数字政法、数据交易、数字城市、信创发展等领域,共设置六大赛道,着力挖掘可行性高、落地性强的典型场景和解决方案,助力构建具有四川特色的数字产业体系。

当天会场内,与会嘉宾尽情分享数据领域的前沿探索,会场外,四川川大智能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成都贝迪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四川本土企业,带着行业领先的数字技术成果进行展示。

伸出手掌,对准计算器大小的采集器,“哔”的一声,绿灯亮起验证通过,连接采集器的门锁就被打开了——展厅里这款“掌静脉识别”产品引起了许多参会者的好奇,纷纷前来体验观摩。川观新闻记者也在现场进行了体验,并设置强光、有水等障碍条件,假图、假视频等仿盗环境,识别器都通过了“考验”。那么,这种“掌静脉识别”技术是否真的安全可靠?未来是否能替代指纹、面部识别实现生物识别技术的安全性进阶?


“掌静脉识别”技术是否能保证用户信息不被盗?

活动现场,记者首先采集了自己的掌静脉信息,在确认能通过识别的条件下,拍摄了一张手掌图片,尝试用图片通过识别,未果。再对准手掌拍摄了一段视频,将视频放在采集器上也未通过识别。最后记者打印了一张手掌图片,借他人之手附在图片之后,还是未能通过验证。

第四届数据四川创新大赛(2023)现场

“像指纹、面部识别一样,以上实验采集的都是‘体表’信息,而掌静脉识别最核心的原理是采集‘体内’信息,之前有打假博主用一只仿生手来识别,也没能通过识别。”成都贝迪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贾书源这样解释“掌静脉识别”的技术逻辑:每个人的静脉分布图拥有唯一性且成年后持久不变的特点,所以能准确确定一个人的身份。识别原理就是通过仪器取得用户的静脉血管图像,再利用AI算法提取其“特征值”进行比对。

不易被他人窃取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手掌的静脉纹络包含大量的特征信息,且在人体内部,他人很难获取到丰富静脉血管信息,所以难伪造;二是身份认证时,只有活体手掌才能采集到静脉图像,非活体手掌采集不到信息无法识别。

如果采集端发生信息泄露,会否引发安全事故?

“这也是‘体内’信息识别的优势,不像‘体外’识别需要保存一张张原始信息图片。”贾书源说,就他们公司而言,“掌静脉识别”在采集用户静脉血管图像时,不会存储用户的掌静脉原始图像,而是将提取的信息直接经过加密算法转化为用户的“特征值”,识别过程就是“特征值”比对“特征值”。

掌静脉主机psd-93系列

“这种‘特征值’不是图像,所以不可逆还原,即使被有心之人拿到,他也破解不了、使用不了。研发之初,我们就考虑了这个问题,所以从根源上就杜绝留存用户敏感信息。”贾书源说,只要同类型企业都能保持初心,自觉不留存用户原始图像,就一定能维护“掌静脉识别”技术的安全可靠性。

实用性方面,能否应对复杂的识别环境?

现场,记者用两部手机模拟强光照射的环境,又把手打湿,都顺利通过了身份识别。“手掌有灰、破损、太过干燥都不会影响识别,这都是‘体内’信息识别的好处,不因体表不完整造成识别障碍。”贾书源说。

第四届数据四川创新大赛(2023)现场

据悉,这项技术适用于所有手掌静脉血管生长已经稳定的人群,稳定性好,除非用户的血管出现很大问题的病变和外伤,否则不会轻易“失效”。

贾书源介绍,这项技术最常见的是应用在门禁系统,另外还可用于消费支付、电梯控制、访客登记、电子巡更、社保管理、银行管理、教育考试管理等系统中。待未来“掌静脉识别”技术的安全性在更多领域得到印证,相信更多高标准身份识别的领域都将使用该技术。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