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泓宇  川观新闻记者 江芸涵

10月27日,川农大在成都校区举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向社会各界展示5年来扶贫攻坚阶段性成果,发布《四川农业大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方向与路径,不断探索和创新地方农业高校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川农模式”。

会上,成渝乡村振兴学院(成都)揭牌。该学院是四川农大与西南大学协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点合作项目之一,是高质量赋能成渝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高地、人才培养高地、示范推广高端平台。其中,“成渝乡村振兴学院(成都)”由四川农大负责牵头建设。

近年来,川农大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硬要求硬任务,全覆盖服务四川88个贫困县和45个深贫县,培养了一大批心系“三农”、投身“三农”、服务“三农”的高素质人才,创造了一大批领先国内外的科技成果,在精准助农、人才支农、科技强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助力农民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小康、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后一个时期,川农大将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紧扣乡村振兴这个总战略,坚守立德树人初心,担负强农兴农使命,每年拿出1000万元,重磅推出《四川农业大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全面实施“三大服务计划”、抓好“四大示范工程”、健全“五大服务机制”,力争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方案》明确提出,未来5年,川农大将着重围绕“十百千万”4级目标持续发力,力求好川农大服务乡村振兴“组合拳”。“十”指组建10-15支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队,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选择10个重点产业和10个重点区域,建设服务乡村振兴产学研融合创新“川农样本”。“百”指组建100支教授牵头、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团,重点建设“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工程”。“千”指组织1000支研究生参与的科技服务队(专家+研究生+本科生),推进产教融合与科教结合,打造一批“科创农庄”,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1000项以上。“万”指培训乡村振兴各类人才10000人次以上。力争科技成果转化和横向经费五年累计突破10亿元。

《方案》明确,要实施科技成果供给、人才支撑和成果转化三大服务计划,进一步凝练重点科研方向,加快“卡脖子”技术攻关,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不断加强对成渝乡村振兴和四川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的人才科技支撑。要抓好产学研融合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百村示范、“1链3e”数字化共享平台和新型高端智库建设四大示范工程,进一步深度实践和推广环“雅安模式”及产学研融合创新“成都样本”,探索和实践“科技+人才”支撑示范村五大振兴的落地方案,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农业农村政策研究,引领现代农业园区数字化转型升级。要健全协同融合、多元动力、互联共享、市场化投入和督导考评五大机制,着力构建参与主体更多、合作方式更多、合作程度更深的校院企地发展共同体,推动农业产业的信息交流、人才交流、产业互动、效益共享,建立以绩效考核和效果评价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不断提高服务区域发展和农业农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全力创造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佳绩。

会上,川农大与12个地方、企业签订了乡村振兴行动合作协议,项目内容涵盖联合攻关、决策咨询、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此外,会议还举行了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授牌仪式。川农大首批10个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队和50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团队将立足各自领域,对接川粮油、川猪、川鱼、川果、川茶等产业,为乡村振兴添加更多科技助力。

(图片由川农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