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 题:综述:“十三五”,决战脱贫攻坚取得新突破

新华社记者侯雪静

四川大凉山,悬崖绝壁之上,阿土列尔村人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了数百年。2016年11月前,村民出行全部依赖藤梯。

2020年5月,村民们终于下山了。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344人,陆续搬迁至位于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的新家。

今年国庆节前,彝族群众沙马作叶搬到了四川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沐恩邸社区。新居周边,已建起服装厂、口罩厂、塑钢厂,城外还有四川攀西地区最大的农业产业园。去往广东的劳务输送专车,载着年轻人奔向远方。

几千年来压在村民头上的“贫困大山”,终于翻越了过去。

“我们有信心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今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全世界郑重宣示。

今年,中国将在现行标准下消除绝对贫困,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造这一减贫奇迹。中国减贫方案和减贫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5年来,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

2016年至2019年,超过5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4.5%下降至2019年的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今年4月,云南正式宣告拉祜族等9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当前,我国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5年来,贫困人口收入大幅增加——

全国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数据显示,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4124元增加到2019年的9057元,年均增幅30%。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贫困地区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较快发展,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明显增多。

5年来,贫困人口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

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明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90%以上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三分之二以上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产业脱贫,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上升,转移性收入占比逐年下降,增收可持续性稳步增强。

5年来,贫困地区补上短板发展明显加快——

全国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贫困地区群众“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变成现实;村村都有卫生室和村医,贫困人口基本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全覆盖,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大幅减少;10.8万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易地扶贫搬迁近1000万贫困群众,实现搬得出、能脱贫、可致富……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

5年来,各界力量形成大扶贫格局,为贫困地区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十三五”时期,我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逐步形成并日趋完善。依托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平台经济正为脱贫攻坚注入新动能。消费扶贫行动实现贫困县全覆盖,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卖难”问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汇聚起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回望“十三五”,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规模推进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成效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前所未有、世所罕见,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面向“十四五”,中国接续推进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向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

编辑: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