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边钰

作为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张栻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有着极高的学术地位。除了学术上为人所道,张栻与朱熹的友谊也成为古往今来学术界的佳话。10月26日,由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四川省图书馆承办的“名人大讲堂”在四川省图书馆开讲。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肖永明做客四川省图书馆,主讲《张栻的事功与学术》。除了介绍张栻这一生的政治、学术、教育成就,肖永明还将“张朱”的深情厚谊娓娓道来。

张栻与朱熹关系密切。《宋史》卷429《道学传三》将朱熹张栻合为一传。在肖永明看来,朱、张二人年龄相仿,又有相同的学术渊源和人生经历,两人结下深厚的学术友谊也不足为奇。他们的相互交流探讨,不仅助推宋代学术的发展,也为宋代历史留下一段佳话。

如今回望这段涌动于历史深处的友谊,两位大咖之间三次重要的会面以及若干书信交流,为我们生动还原了他们的相处趣事。

朱熹和张栻的友谊大多处于“异地”交流。第一次会面,发生于宋孝宗隆兴元年 (1163年)。当时,张栻父亲张浚被提拔为枢密使,朱熹恰好奉旨入都奏事。初次碰面不久后,宋孝宗隆兴二年 (1164年),张栻父亲张浚去世。得知这一消息,朱熹千里迢迢赶到豫章,登舟哭祭张浚亡灵,然后从豫章护送灵柩到丰城。这一次,他同张栻畅谈三天,意犹未尽。

不见面的时候,两人仅靠着书信交流。“那时候没有微信,没有QQ,书信的交流速度太慢。”肖永明说,两人都迫切的希望见面交流。于是,乾道三年(1167),朱熹与范念德、林用中等弟子,从福建武夷山出发,历时一个月才走到长沙,和张栻会面。这一次的会面,是两人相聚时间最长的一次,从九月八日持续到十一月初六,达到两个月之久。如今再来看这段会面,不仅仅是老友相聚,更是一次“会讲”,即“会友讲学 ”。张栻是胡宏之后湖湘学的代表,而朱熹则是当时闽学的代表人物。这次会讲讨论的问题极其广泛,同时开创了不同学派之间的学者互相交流探讨的会讲形式。而后朱熹与南宋另一位大思想家陆九渊的鹅湖之会也是继承了朱张的会讲形式。

肖永明介绍,两位当时的学术大咖就各自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引得不少人前去聆听围观,包括四川当时也有不少人专程前往。“有人会说,这是朱熹前去踢馆,实际上,是朱熹前去请教。在当时学术界,很多人认为张栻的学术地位是高于朱熹的。”

历史上著名的《南岳唱酬集》也源自于这次会面。乾道三年十一月初六,张栻陪同朱子及其弟子离开长沙,前往南岳衡山。初十,朱熹一行到达衡山时,骤然大雪纷飞,冰山玉谷衬托出一派梵宫琳宇,把个衡山装点得如同蓬莱仙境一般。此情此景,引得两人诗情顿生。十三日,朱张等人冒雪登山游览。在一路的游览中,眼前的无边风景,不时牵到他们的诗兴,他们一边游一边唱酬。在方广寺、福岩寺等地驻足,并登顶祝融峰。到了十六日,朱张一行才踏着冰结的石磴下山,并在胜业寺劲节堂内,朱熹与张栻把前几天游南岳共得的一百四十九篇诗编为《南岳唱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