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焰初炽东三省
转瞬铁蹄踏国门
万户千村鸡犬尽
江南塞北虎狼奔
屠城白下惊天地
狂炸陪都泣鬼神
抗战八年歼顽寇
江山万里靖妖氛
勿忘国耻须惊醒
神社有人在唤魂

——马识途

 

《川报观察》客户端记者 黄里
   
得知四川日报全媒体集群推出“国家记忆·四川抗战史诗”大型集成报道,101岁的著名作家马识途思考了一个夜晚,第二天,6月28日一大早,马老一起床就说,“想好了,想好了”,遂提笔写下了这首既回顾历史、又关照现实的诗文。
   


作为那场惨烈战争的亲历者,如今回忆起来让老人思绪万千。
   
1933年,日军进入北平近郊,马识途不得不前往上海,考入浦东中学。1935年,马识途在上海参加了抗日救亡学生运动,后随“中央大学农村服务团”在南京宣传抗战。回忆起自己在《鄂北日报》任战地记者的日子,他说:“给报纸写战地通讯,常常到前线去采访,驻守在那里的广西和四川的部队都打得很英勇。”
   
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马识途走过了南京、武汉、襄樊、宜昌、乐山、重庆、成都、昆明等前后方大城市,“日本飞机的阴影总是笼罩在我的头上”,死里逃生,往事至今历历在目。
   
如今,年逾百岁的马老仍关注中日关系发展,作为一个老作家,他提醒说:“抗日战争对中国来说,是一场伟大、复杂又艰难的战争,抗战作品要反映那场战争的复杂性,警示后人。”

 

编辑:陈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