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

初夏,南充各个以工代赈项目现场随处可以看到一个个勤劳的身影:

日前,阆中市天宫镇2023年以工代赈赈济模式创新拓展项目举行开工仪式,当地302名群众欢欣鼓舞,他们将参与建设家门口的农业园区;

在仪陇县汉巴南铁路马鞍站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现场,当地50余名群众就地务工,持续掀起建设高潮;

在高坪区老君街道2022年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项目现场,刚查看了“一卡通”务工工资的群众十分开心,操起手中的工具干得更起劲。

……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通过以工代赈,受赈群众不仅获得劳务报酬,更激发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南充准确把握“赈”的核心要义,以稳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为“初心”,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使命”,坚持从思想上凝心聚力、在工作中系统推进,助力推进乡村振兴。

聚焦聚力

明确新形势下以工代赈工作责任

以工代赈,顾名思义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脱贫攻坚之后的以工代赈内涵更为丰富,将成为一项集基础设施建设、就业促进、收入分配、救灾赈济和区域发展为一体的综合性帮扶政策。

阆中市2023年以工代赈赈济模式创新拓展项目(天宫镇宝珠村)。任冠金 摄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南充如何落实政策、压实责任?

将提升站位明方向放在首位。立根“赈济”初心,南充市委、市政府高位谋划,把深化县(市、区)对以工代赈政策内涵和核心要义的领悟摆在首位,着力深化三个认知方向——

深化职责定位认知。引导相关部门从单纯“争项目、争资金”的职责定位,向“谋项目、争资金、推项目、促增收”的角色转变。

深化项目性质认知。引导相关部门“跳出项目看项目”,进一步深刻把握“群众是根本、项目是载体”的政策内涵。

深化管理要求认知。引导县级以工代赈部门扭转项目“机械轰鸣、车来车往”的认识,落实《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中“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能组织当地群众务工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的要求。

优化组织强推进是关键一招。对此,南充建立县(市、区)政府高位推动、发展改革部门主责抓实、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组织格局,进一步规范加强新形势下以工代赈管理,确保“赈”出实效。

任务再明确。发展改革部门分管负责同志专门负责以工代赈政策要求落实,明确项目前期谋划、组织实施、监督管理等各阶段任务清单,将责任逐项落实到人。

机制再完善。明确“市级牵头抓、县级具体抓、镇村抓实效”,通过“市、县两级分别定期召开会议强化横向协同,市级行业部门、县级行业部门定期碰面纵向联动”机制,实现工作有效推进。

制度保障是一针“强心剂”。对标《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和省发展改革委要求,南充强化“谋划编制、资金下达、项目推进、质量监管、务工组织、报酬发放、资金管理、公示公告、档案管理”全链条体系的政策指导、推进调度、监督检查,确保项目政策落得准、落得细、落得实。

站得高、谋得远、落得细,一套“连环招”使出,南充将新形势下以工代赈的工作责任压实、压牢。

冲锋在前

争做先行先试的“排头兵”

落实以工代赈政策,项目建设是平台载体。如何确保项目的科学实施?紧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南充拿出冲锋在前的工作态度,先行先试,打出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组合拳”:

结合实际储项目。树立“先有群众后有项目”工作理念,将以工代赈项目与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企业业主、集体经济组织有机结合,找准政策切入点和着力点,精心储备,优先把项目布局在脱贫攻坚重点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产业发展集中区,最大限度吸纳当地群众参与以工代赈项目建设。

党建引领推项目。探索推动“支部建在项目上”,引导鼓励项目地积极成立项目推进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力,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建设一线,进一步调动激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让“赈”的政策功能更多更好地惠及群众。

班组架构建项目。推行“班、排、连”的务工组织架构,由项目业主方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属性(道路建设、小型水利、田土整治等)、项目作业面(主体工程、附属工程)或建设地点(非一体的跨村、社单体项目)合理设置务工班组,层层管理、层层明确任务。

阆中市2023年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项目(望垭镇三宝山村)。 任冠金 摄

走在前,做表率。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南充各县(市、区)还结合实际,创新举措,涌现出不少好做法、好典型——

阆中市紧盯利益分配链,通过资产折股量化等方式,实现农村群众通过土地流转“收租金”、参与项目务工“挣薪金”、入股量化“分股金”、产业运营“得酬金”、经营农商“赚现金”、园区用工“得佣金”。

仪陇县锚定平台建设,搭建“支部、农户、专家三方共同会商”项目建设机制,搭建“务工意愿收集、能力提升、权益维护”保障机制,从制度上保障群众就业、群众增收。

蓬安县严把项目包装关,对务工群众人数、劳务报酬获得比例、技能技术方面做出严格要求,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指导完善,一个步骤一个步骤整改落实,一个文件一个文件核查整理,以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

人民至上、民利为先。以工代赈项目推进得好不好,关键还要看群众的切身利益有没有得到维护。为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南充探索出通过“一卡通”平台发放以工代赈劳务报酬的“阳光路径”,实现了劳务报酬发放进度、受益群众等信息全程监管、实时调度,资金闭环管理、责任可追溯,确保权利在“阳光”下运行,利益在“透明”中保障。

南充市嘉陵区参加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的群众正在查看劳务报酬。南充市嘉陵区发展和改革局供图

2022年5月,南充市高坪区被确定为四川省“一卡通”平台发放以工代赈项目劳务报酬先行试点区(县)。自开展试点工作以来,高坪区不断优化发放流程,将申报到支付的办结时限缩短到5个工作日,并实行劳务报酬通知、调度、查询、举报等服务,从管理上杜绝挤占、挪用、冒领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创新,先行,南充持续树立打造新时代“以工代赈”样板的信心与决心。在实施以工代赈项目推进中,南充主动参与全省以工代赈项目村民自建课题调研,编写全省以工代赈项目“村民自建工作指南”“村民自建百问百答”“村民自建县级档案目录”,为全省以工代赈项目建设贡献南充经验。

今年3月1日,新修订的《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施行,新增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等内容。南充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一时间发布《关于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实施方案》的解读,进一步提高公众知晓率。

一次重要契机再次彰显奋斗热情。6月中旬,全国以工代赈现场会将在南充召开,届时,不少南充以工代赈项目经验做法将对外展示分享。

成效凸显

激起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日前,位于南充市南部县伏虎镇徐家坝社区、双峰乡龙马镇村的以工代赈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徐家坝社区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内容为改扩建组道路4.8公里、新建村道路、整治山坪塘、新建蓄水池等。今年2月开工以来,该项目已带动群众131人参与建设。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现在每天有120元的劳务报酬,既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也为将来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徐家坝社区脱贫群众徐万雄为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推进而点赞。

今年3月底完工的仪陇县马鞍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工程项目。 兰靖雯 摄

徐万雄的话代表了大多数南充受赈群众的心声。南充充分挖掘以工代赈就业机会,充分保障受赈群众行使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管理权,最大限度稳就业、保民生。如今,一系列措施的成效正在凸显,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基础设施更完善。已完成建设的仪陇县马鞍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工程项目,新建生产便道3公里、沟渠1.5公里,整理土地350亩,整治边坡20亩,有效节约了园区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灌溉成本,今年园区预计可增加产值100余万元。

产业发展更兴旺。高坪区江陵镇在实施2022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的过程中,有效助力项目地家庭农场、樱桃销售、特色农庄等产业的联动发展。

基层治理更有效。阆中市沙溪街道2022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建立领导讲党课、纪委讲规则、干部讲政策、专家讲技术、党员讲示范、能手讲经验的“六讲”课堂,基层干部谋事议事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服务群众能力得到同步锻炼,充分激发了内生动力。

群众收入更富足。据统计,2022年,南充市已累计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投资2.79亿元,发放劳务报酬3038万元,惠及群众4988人。

西充县多扶镇桂花村2022年中央财政以工代赈项目现场。西充县发展和改革局供图

以工代赈将桩桩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逐步发挥出乘法效应:南充干部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群众把“给老板干活”的想法转变为“为自己做事”的理念,干群齐心协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信心更足、干劲更大。

按照“抓重点、盯关键、补短板、强弱项、增优势、提质量”的原则,当前,南充市以工代赈办公室正主动抢抓政策机遇,精准谋划项目,全力做好今年项目申报工作。同时,南充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结合各县(市、区)调度情况,采取常态化督查、随机性抽查、适时回头看等方式,督促各地规范高效实施项目,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下一步,我们将坚守‘赈’的初心,锚定目标、苦干实干,让以工代赈这项民生政策、民心政策结出累累硕果,努力绘就‘以工代赈,富民兴村’新画卷。”南充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