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观察 郭慧琳

“先把这根抬起走,慢点哈。”5月26日,在泸州市江阳区通滩镇凤龙村两名工人,一前一后把四条塑木地板叠在一起,小心翼翼从梯子上搬运到池塘边。过去的堡坎重新设计成楼梯,方便村民上下和闲暇时坐一起话家常。

泸州市江阳区通滩镇凤龙村党总支书记刘永钢介绍,搭建在木桥、凉亭旁的玻璃屋是“火锅雅间”,池塘的周围将种上荷花,在池塘中央养鱼,让游客在惬意的环境下享受美食。

前不久,泸州市选树了15名村党组织书记为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刘永钢是其中之一。

“课题”扩大 老方法干不成“新活”

“以前村干部就是按部就班的管安全、搞生产,现在是乡村振兴新的发展阶段,村干部的‘课题’范围再次扩大,社会治理要管理好,村里的发展、集体经济要搞好。”刘永钢说:“乡村振兴工作对人员的知识要求较高,需要多维度的提高个人素养,深感如果按以前的老方法去干工作,远远不够。”

2004年,退伍后的刘永钢就回到老家凤龙村工,经过一番努力,刘永钢当上了村干部。近年来,刘永钢在工作中意识到,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村里的发展和村民的需求。

2020年,刘永钢在泸州开放大学报名就读行政管理(乡村管理方向)专业,担任村里的党总支书的同时,他还是一名“大学生”。

成为“大学生”后,刘永钢的思路发生了转变。“村里有成规模的高粱基地,可以以园区的方式发展;劳动力不足,但村里地势较平坦,可以利用机械化生产。水田改成旱地后,除高粱外,还能种植大豆和油菜。毗邻的开封村有以花草、田园风光为打卡点‘花好月圆’基地,新学村有江阳区唯一一个建有标准化竞钓池的垂钓基地,村村相通,走路或开车也就近10分钟的时间。”刘永钢说,“以前只看到了高粱给村民带来的增收,忽略了村子在农旅结合上有优势条件。”

农旅优势 学以致用“情”“法”结合

目前,凤龙村以高粱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融入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发展“高粱—大豆”套种和“油菜—高粱”轮作,建成了泸州市江阳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实现产业收入40余万元。通过集体经济引路和“订单高粱”发力,该村发展高粱达2000余亩。再和“邻居”牵手,农业加旅游的路子一下就开阔起来。

不光是发展村里的经济,村里的精神文明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刘永钢说:“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建成后,村民可以到园区里务工,做一些简单的农活。大家伙都忙着赚钱,邻里间的矛盾纠纷自然减少,明显感觉到村民的精气神不一样了。尤其是到了晚上,村民就会到广场上跳坝坝舞,热闹得很。”

据泸州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学院院长方国联介绍,2020年,泸州市委组织发出通知,实施村(社)干部学历提升工程,目标是2021年所有村(社)干部都必须有大专及大专以上的学历,包括在读。

方国联说:“刚开班时,就有1600村(社)干部报名就读行政管理(乡村管理方向),覆盖泸州市三区四县。这门专业中设有现代农村新技术、乡镇行政管理等必修课,可以说是为村(社)干部量身定制的课程。”为了解决工学矛盾,泸州开放大学采取线上线下结合、讲座和社会实践等方式,让村(社)干部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提升学识水平。